改革开放以来,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有效带动了伊犁各类企业发展,多元化用工市场的构建为劳动者提供了更为灵活的务工选择。劳动者也从早期的计划分配,到现在双向选择、灵活用工或自由职业。不断丰富的就业环境体系,为实现劳动者自身价值、推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1990年,刚从西安毕业的大学生王好银在当时可谓是“天之骄子”,赶上了毕业包分配的“末班车”,稳定的工作,让他一度引以为豪。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霍尔果斯外贸经济的火热让拥有一技之长的王好银看到了市场经济的活力。他投身经商大潮中,经历了摆地摊、开专卖店、建加工厂、打造品牌等,从最初的“单打独斗”到创办企业,他的理想正一步步变为现实。如今,他在伊宁市喀赞其民族手工业基地建立了自己的服装厂,公司也由2012年创业之初的两个人,发展到现在的150名工人,并带动周边300多人就业。
王好银说:“是国家的改革开放让我享受到了惠民政策,也是改革开放成就了今天的我,在更广阔的舞台上施展自己的才华。”
市场活力的释放拓宽了各族群众的就业渠道,深化改革指导劳动者更充分就业。一直以来,自治州把促进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想方设法推动各族群众享有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日前,特克斯县举办2018年“民营企业周”招聘会,300多名求职者参加招聘会,还对20余名残疾人等困难求职人员有针对性提供了合适的岗位。特克斯县人社局副局长温艳君说,今后,他们会往公平就业的方面积极努力,让更多有就业意愿的群体有工作。
近年来,自治州每年持续开展各类乡村招聘、校园招聘、园区招聘、农民工专场招聘等活动400余场次,促进了各类求职者与用人单位的精准对接。依托江苏省援建伊犁州的优势,伊犁州还建起了一园多区模式的伊犁(江苏)纺织服装产业园,吸引了国内百强纺织服装企业来伊投资带动群众就业。目前,产业援疆落地项目已累计达到173个,投资超过792亿元,带动各族群众就地就近就业26300多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州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5.6万人,累计培训各类人员23.8万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62.8万人次。如今,新经济的蓬勃发展,让企业质量效益显著提升,新产业释放了大量就业岗位,为助推伊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