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夏秋之交,白露将近,昼夜温差大。正值开学季,人员流动增加,容易发生呼吸道和肠道等传染病。伊犁州疾控中心(州卫生监督所)提示广大公众,顺应季节变化,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重点关注以下疾病的发生。
一、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而引起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的疾病。一般可分为感染性和中毒性,包括常见的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所引起的疾病。食源性疾病主要以“食物”为传播媒介,即多有饮食不洁史。临床特征多潜伏期短,发病急,以中毒性或感染性表现为主。高温变质、饮食不当及开学季聚集机会增多等易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防控建议:
1.注意饮食饮水卫生。外出就餐选择正规的、卫生环境良好的餐馆;在家加工食材注意生、熟分开;食物要煮熟煮透;生吃蔬果要洗净;不喝生水。
2.保持手卫生。加工处理食物材料之前,过程中及之后,入厕之后,接触宠物、处理垃圾之后,以及处理熟食之前和吃饭前都要洗手。
3.清洁消毒。餐具和厨具要用流动安全的水冲洗、晾干,并经常蒸煮消毒,厨房环境要清洁。
二、手足口病
随着托幼机构、学校开学,短时间内大量聚集,给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传播与流行创造了有利条件。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以手足心、臀部以及口腔特征性的皮疹为表现,5岁以下儿童多发。手足口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防控建议:
1.避开传染源。避免接触已经患病的儿童,避免与患病儿童共用餐具、毛巾或其他个人物品,防止交叉感染。在疾病流行季要少去人群密集的室内游乐场所和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2.切断传播途径。勤洗手,做好手卫生,用清水和皂液洗手,在接触口鼻前、进食前、入厕后、当手被水疱或呼吸道分泌物污染时(如咳嗽或打喷嚏后)一定要洗手;注意饮食卫生,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对日常接触频繁的物品表面(台面、门把手)、孩子的玩具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
3.保护易感人群。要对已经患病的儿童要做到足期隔离,手足口病患儿一般隔离两周,可以减少交叉感染的概率;此外,接种手足口病疫苗也能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三、呼吸道传染病
9月正值开学季,学生陆续返校,容易给呼吸道传染病(如新冠病毒感染、流行性感冒、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等)传播创造有利条件,发生学校聚集性疫情的风险增加。这类传染病经呼吸道传播,是“吸进去”的传染病。细菌或病毒可直接通过空气传播,或通过灰尘中细菌或病毒的飞沫核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后发病。
防控建议:
1.疫苗的接种。如接种卡介苗预防小儿肺结核,接种流感疫苗预防流感。流行季节前可进行相应的预防接种,如流感、肺炎、麻疹、流脑等疫苗能有效预防相应的呼吸道传染病。发生呼吸道传染病时,要及时进行治疗;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间,尽量减少前往人员拥挤的公共场所。
2.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勤洗手,多喝水,养成餐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常剪指甲、勤换衣服。搞好环境卫生,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不随地吐痰,勤晒被褥、勤换洗衣服。到公共场所应戴口罩,少到人员密集的场所。
3.根据气候变化适量增减衣物。秋季温差较大,气温变化幅度也增大,容易患病,如果治疗不及时,还会引发严重危害,因此要特别提防,以免病毒、细菌的“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