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伊犁州博物馆迎来了一批特殊的文化传播者——“小小讲解员”。他们活跃在各个展厅,用稚嫩却专业的解说为游客揭开历史面纱,通过青少年视角诠释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
图为“小小讲解员”正在为游客解说。
在《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伊犁州历史文物陈列》展厅,库提亚尔·卡米力江和搭档贾雨辰正向游客讲解伊犁从旧石器时代至近现代的历史文化脉络。这两位“小小讲解员”经过系统培训,已能独立完成整个展厅的讲解工作。
据了解,这些“小小讲解员”上岗前需完成发音训练、形体指导、讲解演示等专业培训。伊犁州博物馆通过“博物馆+思政教育”的创新模式,让青少年在学习历史文化知识的同时,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增强文化自信。
“去年报名时只是想尝试,没想到发现了伊犁这么多历史瑰宝。”库提亚尔·卡米力江告诉记者,7个月的讲解经历让他了解到伊犁原始聚落遗址、世界最早用煤遗存等以前从未接触到的历史知识。贾雨辰同学则成为校园里的“文化大使”,他的经历让同学们都非常向往加入讲解队伍。
伊犁州博物馆解说员阿丽娜·阿格占别克介绍,该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打造“红石榴志愿服务队”品牌,通过“小小讲解员”项目让文物“活”起来,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互鉴。目前培养的96名青少年文化传播使者,已成为连接博物馆与公众的重要桥梁。
当这批“小小讲解员”用童真的视角讲述一件件文物背后的历史和文化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也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新生力量。(记者任家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