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伊犁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紧扣《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条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落地实施要求,以“破解企业融资困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核心,创新构建伊犁州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通过金融服务模式革新、信用体系赋能等举措,为各类经营主体“输血供氧”。截至目前,已助力超23万家经营主体获得贷款近360亿元,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以营商“软环境”的持续优化,拼出伊犁发展“硬实力”。

图为新疆恒泰百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全景。李亚锋摄
“10天就拿到950万元纯信用低息贷款,解了我们原材料采购的燃眉之急!”新疆恒泰百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财务总监游学的感慨,道出了融资服务的“加速度”。作为一家总投资1.34亿元,填补新疆装配式建筑材料(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市场空白的固废综合利用企业,该公司今年因生产高峰期订单激增,面临流动资金紧张的发展难题。
伊犁州发改委在摸排中掌握企业困境后,迅速组建银行、担保公司、基层力量等混编走访小组,深入企业车间了解经营状况、上下游交易模式及资金需求特点,精准匹配中国农业银行伊宁市支行信贷资源。
“在接到州发改委信息反馈之后,我们及时上门对接,了解企业诉求,对企业诉求建立‘一户一策’专属化信贷产品,快速下放贷款,助力企业扩产增效。”中国农业银行伊宁市支行副行长刘磊介绍,该行已累计服务经营主体6000余家,普惠贷款余额突破40亿元。

10月31日,中国农业银行伊宁市支行工作人员向新疆恒泰百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信贷产品。李亚锋摄
同样受益的还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新疆盛康粮油有限公司。该公司财务部副总何雪介绍,在今年夏粮收购与新址搬迁的关键节点,企业面临双重资金压力。州、市发改委得知需求后,第一时间对接伊犁农商银行,为企业争取到50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与1亿元项目贷款,及时满足了企业资金需求。
据了解,为了让融资服务更精准、更高效,今年伊犁州发改委、伊犁金融监管分局牵头构建起一套“摸排—对接—放贷—跟踪”的全链条工作机制。指导县市深入园区、企业开展融资需求摸排,形成动态更新的“企业融资推荐清单”,建立20个工作日内放贷响应机制,推动银行机构快速上门对接,确保企业诉求件件有回音。
在降低融资成本方面,伊犁州发改委依托工作机制,通过发挥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开展降成本专项行动、明示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等举措,推动州直小微企业贷款利率稳中有降。同时,围绕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引导金融机构开展产业链金融服务——以核心企业为纽带,通过应收账款质押、订单融资等方式,为上下游缺乏抵押物的小微企业“搭桥铺路”。

图为新疆恒泰百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李亚锋摄
截至目前,伊犁州发改委已帮助近2300家缺乏抵押物的小微企业获得信贷支持,采取支持小微企业技术创新、推动产业链整合及绿色转型、强化产业金融服务模式等针对性措施,直接带动州直200多家科技型小微企业获得超30亿元信贷支持,实现产业链协同发展。此外,伊犁州发改委还联合金融机构打造特色融资活动。依托农业银行伊犁州分行在伊宁园区举办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推进会,现场为85家企业宣讲政策、对接需求;携手伊犁财信担保公司举办“政银企担”座谈会,现场为20多家企业进行融资分析并为其中5家企业授信3000万元;联合工商银行新源支行与当地政府、园区管委会启动“园区e贷”项目,一次性为6家企业授信近2000万元,让金融服务“精准滴灌”到产业发展末梢。据统计,伊犁州发改委已累计帮助218家企业完成信用修复,帮助企业挽回经济损失超过2.8亿元,为企业“重启”扫清障碍。
为提升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的积极性,伊犁州发改委依托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归集各类信用信息,为银行提供多维度企业信用数据支撑,助力提高信用贷款占比;同时完善联合奖惩机制,营造“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良好信用环境,降低银行放贷风险。一系列举措得到自治区层面认可。伊犁州提出的10条意见建议中,4条被自治区工作机制吸收,其推动担保公司与银行联合降成本、保障小微企业融资实惠的做法,先后2次获自治区表扬。在今年自治区召开的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推进会上,伊犁州作为“金融助企”先进地州,作了典型经验交流。
伊犁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金融和信用建设处负责人陈胜表示,通过帮助企业重塑信用、完善联合奖惩机制,营造良好信用环境,降低银行放贷风险,提高了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的积极性。今后将持续完善融资协调机制,深化政银企协同与信用体系建设,以更优营商环境为伊犁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记者 李亚锋 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