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产业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根本之策。近年来,伊犁州各乡(镇)、村(社区)立足自身资源禀赋,聚力挖潜增效,通过品牌打造、三产融合等创新模式,激活美丽乡村建设原生动力,铺就村民增收致富路。
走进伊宁市喀尔墩乡东梁村,整洁的巷道、完善的基础设施、各具特色的网红小店映入眼帘。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东梁村将乡村文旅产业发展得有声有色。
近日,记者在东梁村“喜任泉”冰激凌加工坊看到,员工正在忙碌着加工、包装、搬运冰激凌。几年前,这里还只是村民艾合买提江·阿布都热依木的小冰激凌铺,随着“家门口”旅游业的发展,在村“两委”的支持下,加工坊注册了“喜任泉”商标。如今,该冰激凌加工坊年产值达200万元,并在喀尔墩乡中小微工业园建起了800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
“我们的员工从刚成立时的3人增加到了如今的30人,人均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现在我们这条街成了网红街,游客越来越多,我们计划扩大规模,为更多的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喜任泉”冰激凌加工坊负责人娜迪热木·赛达克拉木告诉记者。
作为东梁村又一特色文旅项目,美拉沙粒画艺术馆是集沙粒画展览、沙粒画研学、沙粒画DIY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文化景点。
去年,东梁村花费65万元,对沙粒画馆等几处文化阵地进行打造升级,艺术馆的名气逐渐打响。一年下来,接待游客万余人次。艺术馆还积极响应村里打造的研学游模式,为前来开展研学活动的学生及游客推出小幅画作体验等。截至目前,前来体验沙粒画的游客达数千人,艺术馆日渐旺盛的人气有效带动了喀尔墩乡乡村文旅产业的发展。
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东梁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地理优势,不仅积极探索打造特色村的有效路经,更在“特色”中找“效益”,寻找村民增收致富的新办法。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促使该村人居环境不断优化的同时,乡村产业不断壮大,让更多村民乐享产业增值收益。
“东梁村依托国家2A级景区,通过整合现有资源,探索发展特色经济,以‘村委会+企业+劳务经纪人’等方式,带动近百人实现稳定就业。我们将重点推进业态经济与庭院经济发展,让更多家庭主妇实现就近就业增收,进一步夯实稳定就业的民生基础,为推进乡村产业振兴贡献力量。”东梁村党支部书记张丽介绍。
近年来,新源县立足特色资源,以全产业链思维培育优势产业,将本地特色转化为发展优势,为乡村全面振兴蓄能增势。位于新源县喀拉布拉镇的玫瑰庄园以“玫瑰小镇”为品牌引领,推动种植、加工、观光三产深度融合,让一朵玫瑰花串联起多元业态,既鼓起了群众腰包,还凝聚了乡村发展底气。
近日,记者走进玫瑰庄园展销中心,货架上玫瑰精油、玫瑰露、玫瑰花饼等各类产品琳琅满目,包装精致的各类衍生品散发着淡淡花香。游客们穿梭其间,热闹的场景尽显产业活力。该展销中心既是玫瑰产业成果的展示窗,更是游客沉浸式体验特色产品的重要平台。
“我们从西安来伊犁游玩,路过新源县玫瑰庄园,进来一看,非常惊喜。这里产品种类多,还能看到生产基地,体验感很好。”陕西游客陈渭红说。
游客的青睐源于对产品品质的认可,而品质的铸就离不开产业链的深耕细作。为让玫瑰产业行稳致远,当地将深加工作为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的核心环节。通过标准化生产流程,把采摘的新鲜玫瑰花转化为多元化产品。这些产品不仅供前来观光的游客挑选,更借助“线上+线下”的销售网络覆盖全国市场。
“现在庄园的玫瑰精油提取技术已经很成熟,每公斤精油能卖到上万元。更重要的是,我们手把手向村民传授种植加工技术,让大家既能挣钱又学到了本领。”新疆堇色春苑农业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张佳良说。
喀拉布拉镇抓住产业发展这一乡村振兴的“牛鼻子”,大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当地政府充分发挥引导协调作用,积极与企业展开深度合作,通过创新模式构建起紧密的利益联合机制。这一机制不仅有效整合了各方资源,还实现了政府、企业、村集体和村民的多方共赢,让玫瑰产业成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金钥匙”。
乡村振兴,产业为基。伊犁州将持续通过延伸产业链与创新发展模式,提升富民产业的综合效益,不断做优“土特产”“农文旅”,以科技、品牌等要素使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引擎”持续释放强劲动能。(记者卡米拉通讯员佳娜提努热扎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