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粉笔,两袖微尘三尺讲台,四季耕耘
第41个教师节将如约而至
这是属于教师的隆重节日
“十四五”以来
自治州教育战线涌现出一批表现优异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他们是:
先进集体
伊犁州第一中学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第一中学源自1952年建校的伊宁市第三中学,2025年转隶为州直属高中并开启“一校两区”模式。两校区共99个教学班、5107名学生。学校以“区域教育标杆”为定位,改革进取,追求卓越,全力服务伊犁州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学校以改革为动力,实施绩效改革、双向聘任,激发教职工活力;优化常规管理制度,推进教学减负提质增效;依托天山英才工作室、自治区级名师工作室等平台,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通过“1+3”贯通培养创新实验班、特色化课程和校园文化活动,形成独特的育人模式,学校教学管理与质量稳步提升,教育教学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为伊犁教育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学校率先开展“智慧校园”建设,搭建“智慧教学管理平台”,推动教育信息化与学科深度融合。创新实施“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健全优化德育机制,营造“五育并举”育人生态,建立“一师一档”职业规划发展。在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与州内各县市及南疆多所高中建立帮扶机制,通过输送优质资源、分享可复制办学经验,助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伊犁州第一中学将持续深化改革,秉承“知行合一,臻于至善”理念,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培养更多具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书写新时代教育辉煌篇章。
先进集体
伊宁市第十九中学
伊宁市第十九中学秉承“爱每一个孩子”的理念,践行“养浩然正气,成博雅之人”的校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构建特色育人体系。学校充分发挥党总支战斗堡垒作用,以“红烛先锋”党建凝聚合力,领导班子和党员教师率先垂范,打造出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甘于奉献的教师团队,拥有各级名师47人及9个名师工作室。
学校构建“121”教学体系和“七彩·六艺”课程体系,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师深耕教研,坚持集体备课,实现思政与学科自然融合,中考成绩稳居全州前列,升学率超95%。
创新开展“每月一主题”品牌活动,分年级实施“习雅、爱、美、搏”教育,结合传统节日和文化实践,开展“书信交友”“祖国行”研学、“小石榴籽”夏令营等活动。校园内学生文明守纪、阳光自信,展现出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风貌。
作为自治区级文明校园和伊宁市雷锋学校,学校营造“锋润校园,博泽芳华”的育人环境,雷锋雕塑、主题歌曲、模拟法庭等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学校荣获各级奖项百余项,教师80余人次获国家级、自治区级荣誉。全体师生团结进取、追求卓越,正以昂扬姿态书写教育事业新篇章。
先进个人
朱素芳,女,汉族,1976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正高级教师。伊犁州红旗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园长。
红心育蕾匠心筑梦
——伊犁州红旗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园长朱素芳先进事迹
朱素芳同志坚守初心、扎根一线,为区域内学前教育发展不懈奋斗,展现了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致力推动改革,形成了“养正·五享”园本课程体系,创新实践幼儿园STEAM项目活动,申报实施《幼儿园“玩中学”科技启蒙教育生态圈建设》科创项目,拍摄视频片《法治护苗同心筑梦》被教育部“园长话新法”采用展播。致力立德树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带领探索实施“五个结合”的国家通用语言学习模式,为各族幼儿打下了坚实的语言基础,探索推行“双阶引领·三脉五润”育人模式,常态化开展“经典诵读”“有趣的汉字”“红幼娃·伊犁行”等文化润疆系列活动,让师幼和家长牢记“惠从何来、恩向谁报”。致力实践研究,参与并组织课题研究10余项,撰写论文获国家、自治区级奖项20项。2025年主编《幼儿园游戏案例》《工作室成员成长思与行》2本成果集。致力示范引领,近五年发挥“天山英才”等三个工作室辐射作用,带领团队积极开展南北疆送教送培68场,向区域内同行做专题讲座80场,承办各类观摩交流100余次。
先进个人
特勒克·阿布都热合曼,男,哈萨克族,1988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一级教师,现任巩留县阿尕尔森镇中心小学副校长。
从教12年坚守乡村教育一线
——巩留县阿尕尔森镇中心小学副校长特勒克·阿布都热合曼先进事迹
从教12年来,特勒克·阿布都热合曼始终坚守乡村教育一线,以音乐为载体,践行“启智润心、培根铸魂”的育人理念,将艺术教育与德育、少先队工作深度融合,培养了一批批自信阳光的学生,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等荣誉称号。
特勒克·阿布都热合曼探索开展“音乐浸润课堂”改革,将音乐课与德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尝试将音乐与语文、数学等学科融合,把《静夜思》的诗句谱成小调,将“百分数”时用节奏解读规律,用冬不拉弹奏《我和我的祖国》,让信仰在歌声中生根发芽,培育学生爱国情怀与文化认同。组织超过50场主题实践活动,覆盖千余名学生,所带团队在各类文艺汇演中获奖10余次,全校艺术特长生升学率达95%。特勒克·阿布都热合曼常说:“教育最美的模样,是一群人带着信念,陪着另一群人慢慢成长。”在伊犁河谷的沃土上,特勒克·阿布都热合曼以歌为犁,耕植心田,持续书写着教育坚守的华章。
先进个人
热合曼·阿吾提,女,维吾尔族,1977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高级教师,伊宁市第十七中学副校长。
21载讲台守初心爱与责任铸师魂
——伊宁市第十七中学副校长热合曼·阿吾提先进事迹
自2004年站上讲台,热合曼·阿吾提以21年深耕,从普通教师成长为高级教师、伊宁市第十七中学副校长,更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斩获“全国模范教师”“自治区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用爱与责任书写教育华章。
热合曼·阿吾提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秉持“先育人、后授业”,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党的教育惠民政策,还资助8名特困生完成学业,践行“教育是点燃一把火”的真谛。
热合曼·阿吾提是教师发展的“赋能者”。2024年走上管理岗位后,她倾囊分享21年班级管理经验,手把手指导年轻教师,为教师营造安心从教环境,推动学校师资水平提升。
热合曼·阿吾提是教育生态的“守护者”。她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积极协调社区力量,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赢得师生家长的认可。
21载光阴里,热合曼·阿吾提用行动证明了教育的力量,将继续以爱为帆、以责为桨,点亮学生成长之路,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先进个人
李晓玲,女,汉族,1978年4月出生,群众,伊犁州第一中学正高级教师。
培根铸魂启智润心
——伊犁州第一中学正高级教师李晓玲先进事迹
从教24年始终坚守教育一线,李晓玲以“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为使命,近10年来培养近20名学子进入清华、北大等顶尖学府,曾获“开发建设新疆奖章”等荣誉称号。自治区第三批天山英才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伊犁州高中数学教学能手培养工作室主持人。
近十年来,李晓玲以数学专业发展为根基,以新课程理念为航标,构建起“三位一体”的创新教学模式,深研学科前沿,强化专业引领力,践行“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常温故”五步教学法,所带班级数学优秀率、平均分稳居同层次前列。作为伊犁州高中数学教学能手工作室主持人,组织跨校教研活动数十场,覆盖教师2000人次;赴州直各县中学送教,助力教育均衡;指导12名教师在教学竞赛中获一等奖,多人成长为州级骨干;获聘华东师大实习导师、伊犁师大继续教育讲师。
24年如一日,李晓玲连续担任班主任17年,为建设班级文化,她常常自掏腰包;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被看见被关注,手写评语达3万余字。学生在毕业赠言中写道:“李老师,您不仅教会我们解题,更教会我们如何做一个有温度、有情怀的人。”她的事迹,是新时代教师队伍的缩影,更是无数教育工作者扎根基层、默默奉献的生动写照。
先进个人
陈卫民,男,汉族,1965年6月出生,无党派人士,教授,现任伊犁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处长。
扎根边疆潜心科研与教学
——伊犁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处长陈卫民先进事迹
从事职业教育工作39年来,陈卫民扎根边疆,潜心科研与教学,荣获“万人计划”国家级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教师奖、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等多项重要荣誉。
陈卫民领衔建设了自治区级特色专业和教学团队,主持的自治区精品课程“农林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广受好评,主持申报的植物保护专业成功获批“3+2”职本衔接本科专业。
陈卫民长期致力于新疆特色林果业病虫害监测与防治研究,主持的科研项目荣获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均排名第一),获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5篇;出版个人专著4部,制定伊犁州地方标准12项,为伊犁河谷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
陈卫民坚持产教融合,深入基层开展技术服务和生产指导,担任多家行业企业的技术顾问,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作为新疆农业大学和伊犁师范大学的兼职硕士生导师,已培养3名硕士研究生毕业,为区域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作出了卓越贡献。
先进个人
许智宏,男,汉族,1971年2月生,中共党员,高级教师,霍城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
以赤诚之心和专业精神服务残疾儿童
——霍城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许智宏先进事迹
许智宏扎根特教事业三十三载,以赤诚之心和专业精神服务残疾儿童,荣获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提名、教育部及自治区教育家精神宣讲团成员、全国文明家庭、自治区优秀教育工作者等多项荣誉。
许智宏以专业之力,为听障儿童开启“有声世界”。自2000年起,他潜心钻研听力语言康复训练,成功帮助200余名各族听障儿童掌握语言能力,融入社会生活。其中30余名学生考入职业院校并顺利就业,实现了从“家庭依赖”到“回报社会”的根本性转变,创造了特殊教育领域的康复典范。
许智宏以仁爱之心,为困境学子筑牢“就学保障”。坚守“不让一个残疾孩子因贫失学”的信念,积极链接社会资源,累计为23名重度听障儿童争取到免费人工耳蜗移植项目,总价值达368万余元,为他们送去了改变命运的希望,成为教育工作者“以爱育爱”的生动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