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河谷诗意浓,天山脚下少年志。11月14日,第二届(2025)“苏韵伊情·青苗筑梦”我爱中华古诗词总决赛在伊犁州歌舞剧院拉开帷幕。经过激烈角逐,兵团第四师诗韵风雅队从13支代表队中脱颖而出,荣获冠军。伊犁州党委副书记,江苏援伊前方指挥部党委书记、总指挥赵庆红为获得团体一等奖选手颁奖。

伊犁州党委副书记,江苏援伊前方指挥部党委书记、总指挥赵庆红为获得团体一等奖选手颁奖。
这项由江苏援伊前方指挥部、伊犁州党委宣传部、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共同打造的文化公益活动,正成为连接江苏与伊犁、促进文化交流融合的重要桥梁。
本次活动自今年10月启动以来,在伊犁州直及兵团第四师、第七师广受关注,线上线下辐射超20万人次,海选直播近10万人关注,线上投票13万人次关注。超过600名小学生通过创意朗诵、诗词讲解等形式参与海选,最终39名学子脱颖而出,组成13支代表队进入决赛。决赛现场,“诗韵百秒”“试锋芒”“眼疾手快”“画意解诗”“飞花令”5大环节环环相扣,选手们对中华经典诗词的深刻理解和精彩演绎,赢得评委与观众的阵阵掌声。

演出现场。
在比赛过程中,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江宁织造博物馆馆长郦波,江苏省文联原一级巡视员、文艺评论家刘旭东及江苏省诗词协会副会长、诗词研究院院长子川3位嘉宾的点评,让在场所有选手和观众通过诗词触摸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
对于陶渊明诗句“悠然见南山”中“见”与“现”的思辨,郦波点评道:“我们分析作者的心境,如是‘现’,放大了客体,如是‘睹’或‘看’,则又放大了主体,只有‘见’让主客体之间达到一种幽妙的平衡。”这正是中华美学“物我两忘”的智慧。“日烘古锦囊,露浥红玛瑙。”刘旭东借《石榴》一诗升华主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民族要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读这首诗,就会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民族团结的内涵。”“苏韵伊情织云锦,不成风景不还家。”这是子川所作诗词《天山红花》中的诗句。他以此点出伊犁河谷的花开成海不仅来自自然之手,更有苏伊两地共同织就的友谊之花。

比赛现场。
从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的沉郁,到王勃“天涯若比邻”的豪迈,少年们在诗词中读懂了人生境遇与家国情怀。
伊犁师范大学学生马凤玲说:“今天参加这个活动,我十分激动,现场非常热闹,尤其是‘飞花令’环节,大家参与度都很高。点评老师的讲解十分生动,让我了解到了更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来自伊宁市第二十小学的学生扎法尔·祖力普哈尔在观赛后跃跃欲试。他说:“台上的小朋友都在用自己最大努力来比赛。如果可以,我要再背更多的古诗词,明年也来参加这个比赛。”
兵团第四师诗韵风雅队的3名小朋友对他们在比赛过程中能够逆袭夺冠感到特别骄傲。郭宸羲说:“我们在比赛的时候,抢答环节魏弋然表现得很优秀。我们的整体表现感觉有点超常发挥。”李梓涵笑道:“没有想到我们能一战成名。”魏弋然则信心满满:“打算明年再来参战。”
此次比赛,兵团第四师诗韵风雅队同时获得“天山诗韵”视频奖一等奖,马艳艳等4位老师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赛事虽落幕,诗韵永流传。从江南水乡到天山脚下,千年诗词正以其独特的魅力,织就苏伊两地文化交融、民族团结的锦绣华章。(记者李剑肖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