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南京市奥体中心的看台上,来自特克斯县的热巴提·艾尔肯父子举着“苏伊同心情牵万里”的横幅,为苏超的球员呐喊助威。他们专程跨越4000多公里来到南京,用最质朴的方式,展示着江苏与伊犁两地跨越山海的深厚情谊。不只是足球,6月下旬,在万里之外的伊犁河畔,一场由江苏省金牌教练带来的乒乓球特训,更让乒乓小将们对“民族团结一家亲”有了更深体悟。
小球转动大情怀:一场跨越万里的体育之约
6月的伊犁,伊宁市某乒乓球训练馆里汗水飞溅。江苏省乒乓球队女一队主教练王翔正为伊宁市的乒乓小将们纠正手攻球动作,这个瞬间被镜头记录下来,在当地体育教育圈刷屏。“手腕再放松一点,转腰发力要连贯”,王翔的指导精准而耐心——这位培养出世界青年锦标赛冠军钱天一、全运会新星蒯曼的名帅,正将20年的专业执教经验,毫无保留地倾注在伊犁的青少年身上。
王翔在给伊犁乒乓球特长生集训。李涛摄
这份专业与热忱,深深打动了当地群众。集训结束后,7月7日,伊宁市乒乓球特长生家长代表陈献秋,将一面写着“苏韵伊情、青苗筑梦,情洒边疆、国教引航,妙手点睛、俊彦成长,襄助之功、永生难忘”的锦旗,郑重交到了江苏援伊前方指挥部相关工作负责人手中。短短32字,道尽了边疆家庭对这场跨越万里体育援疆行动的感激,也成为苏伊两地情谊的生动见证。
作为“苏韵伊情・青苗筑梦”公益行动的重点项目,王翔带来的不仅是7天系统化训练课程,更有“带训+带教”的长效帮扶机制。从正反手拉球的基础技巧到战术组合的实战理念,从对青少年的针对性指导到对本地教练的工作坊培训,这场“造血式”援疆让伊宁市乒乓球教练们直呼“打开了新世界”:“以前我们只盯着技术,王教练教会我们怎么用科学方法挖掘孩子潜力。”
两年来,“青苗筑梦”已带来院士行、科普行、奥运冠军行等30多项活动,覆盖30多万名伊犁青少年;“冰雪丝路杯”国际滑雪赛让中外运动员在雪道上共叙友情,而“苏超”赛场上的助威声,更是将这种情谊延伸到了群众的生活里。
笔墨传心意:一纸书信连两地童心
“小彤,今天放学后,我拍了一张可克达拉市的花给你看,现在这里的花都开了,很香哦。”“收到了,真美啊,泽萱,今年暑假我一定去可克达拉市看你。”镇江市与可克达拉市两个孩子的隔空对话,道出了“万里鸿雁传真情”手拉手书信交友活动的温度。
新一批江苏援伊干部人才入疆以来,在江苏援伊·镇江工作组积极推动下,兵团第四师可克达拉市与镇江市的17所学校搭建起沟通桥梁。7000名学生根据年龄、性别、兴趣爱好一对一结对,用书信分享成长故事、家乡风情与学习心得。截至目前,两地学生已交换信件1.4万余封,纸短情长间,朱宇彤与吕泽萱这样的跨地好友不断涌现。
苏伊两地青少年活动不止于笔墨往来,各校通过视频连线、线上互动让交流更直观,孩子们互相赠送礼物、共同策划活动,将友谊融入日常。2025年,线上夏令营、才艺展示等创新形式更让活动趣味倍增,定期的交流互访计划,则让“暑假见”的约定走进了现实。
从赛场内到赛场外:全方位交融绘就同心圆
体育搭起的桥梁、书信传递的情谊,只是苏伊两地交往交流交融的缩影。在伊犁,10多万名中小学生通过“万里鸿雁传真情”活动,与江苏同龄人以书信诉心声。691名优秀教师和1316名优秀学生的故事登上报纸、微信公众号,让纸短情长成为民族团结的见证。
更深处的交融,藏在产业协作的密码里:南京农业大学沈其荣院士团队的土壤培肥技术让伊犁的农田增产提质,江苏省农科院的专家们带着新梅、甜叶菊种植技术扎根田间地头;藏在文旅融合的画卷中:“天山河谷・美哉伊犁”的宣传片登陆央视,“霞路相逢”人车接力赛引来全国企业家考察投资,伊宁市六星街“互嵌式社区”里各族群众共话家常;藏在数字赋能的浪潮里:50名伊犁干部在南京参加数字政府建设培训,连续两届“苏韵伊情·电商助农”直播电商技能大赛培养电商人才,苏伊产业技术转移转化正推动创新创造转化为成果成效。
“石榴花·宁伊一家亲”最美家庭交往交流交融活动。李涛摄
从镇村结对、医院结对到“最美家庭”结亲,从归侨侨眷赴江苏交流到伊犁技师学院师生赴南京“共结民族团结之花”,2万多对结对关系织就的网络,让“五个认同”在日常交往中愈发浓厚。正如伊犁老城喀赞其文化旅游区商户马勇所说:“江苏的游客来买我的烤包子,我家孩子跟江苏小朋友学习书法,这日子过得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才香甜。”
7月9日,第十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强调,“更加注重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上聚焦发力”。夕阳下,热巴提·艾尔肯父子在南京市街头给伊犁的家人发去“苏超”赛场的照片,伊宁市乒乓球训练馆里传来了孩子练习乒乓球的笑声,或许还夹杂着拆开远方书信的欣喜雀跃。从足球赛场到乒乓台前,从笔墨传情到产业共兴,江苏与伊犁正以无数个这样的瞬间,正在书写“苏韵伊情”民族交融一家亲的动人故事——这故事里,有跨越山海的深情,更有同心筑梦的力量。(李向阳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