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强劲,风起河谷”,一直以来都是江苏省对口支援伊犁州人才援疆工作的主题语、关键词。
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第九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江苏援伊前方指挥部实施教育援疆项目63个,投入资金17.25亿元。累计选派905名江苏教师来伊支教,与2800余名当地教师结对帮扶;连续10年举办“苏伊杯”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辐射带动3.8万名当地教师;投入6848万元资助伊犁籍疆外省市高校学生8177名。实施医疗援疆项目40个,投入资金6.65亿元,累计门诊接诊27.6万余人次,指导开展手术2.37万例,举办学术讲座、业务培训等2690余场次,培训当地医生9.8万多人次,结成师带徒440对;巡诊、义诊服务基层群众10.4万人次;填补当地医疗技术空白372项;2023年4月以来共实施智力援疆项目100个,投入资金6.04亿元。注重突出重点,采取学员“走出去”与师资“请进来”等方式,培训镇村基层干部人才11.2万人次……
时至2025年,援疆干部人才怀揣筑梦之心,以扎实的工作,化援疆之力为流淌在伊犁河谷各族干部群众心中的涓涓细流,造就了枝繁叶茂、硕果压枝的人才援疆之势。
教育援疆:桃李芬芳缘起“头脑风暴”
7月3日,记者走进伊宁县南通高级中学校园。校内秩序井然,当日学生们将要迎来一场考试。不仅如此,暑假将于下周开始,这意味着距离第三批来自南通的教育部“组团式”援疆教师们,返回疆外省市的日子近在眼前。
南通援疆教师葛敏(左一)在与伊宁县南通高级中学学生来孜那·依布拉依木江、马玲玲进行课前交流。
伊宁县南通高级中学学生来孜那·依布拉依木江、马玲玲,每逢援疆教师葛敏的课前,总会在葛敏办公室“赖”上一会儿。来孜那·依布拉依木江告诉记者:“葛敏老师给我们讲课的方式特别有趣、细致。除了课堂之外,她还会在日常生活中关注我们每个人的状态,学习、生活、理想等方面都会做一些了解。”
第三批教育部“组团式”南通援疆教师葛敏,来自江苏省南通市启秀中学。葛敏多年前曾随南通教育家李庾南赴伊宁县开展过教育活动,也是因为江苏省南通市对口支援伊宁县,她早早就有了赴“杏乡”援疆、在边疆奉献的梦想。2024年8月,已是第二次报名援疆的葛敏得偿所愿,来到与南通市万里之遥的伊宁县,成为伊宁县南通高级中学的一名教师。
葛敏告诉记者,伊宁县的各族学生在课堂上有非常显著的“闪光点”:反馈迅速、互动热烈,既让相对枯燥的化学课堂平添许多色彩,也给她的援疆之旅带来很多快乐。“不到一年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的学生们在学习、交往、待人接物等方面的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葛敏从教28年以来秉持的教育理念就是:思维半径决定生活半径。“我经常会在课堂内外鼓励孩子们走出去,看更大的世界。只有这样,才能对所爱的家乡、家人有更好的回报与感恩。”
葛敏谈起前些日子,与来孜那·依布拉依木江、马玲玲在江苏省电视媒体中做一档节目的事。“节目中有一个放飞梦想的环节,是让孩子们把自己的理想写在气球上而后放飞。马玲玲就告诉我,她写的是‘考上南京大学,去找葛敏老师!’”相信这样的场景,会在葛敏与孩子们之间不断出现,对于他们而言,何尝不是一种双赢?
葛敏的援疆生活里,更大的双赢来自与本地老师的良好互动,倾心帮带之中。由葛敏结对帮教的伊宁县南通高级中学教师赵兵兵、热米兰·艾拉苏皮两位教师,不仅在伊宁县同课异构高中化学组课堂教学比赛中拿下一等奖,赵兵兵更在伊犁州级同项赛事中斩获一等奖。“之前我总是在课堂上倾其所有,想把自己对化学的一些认识传授给孩子们。但葛敏有一个刷新我教学认知的理念就是,要在课堂上通过实验设计、优质互动来塑造学生们的‘学力’,也就是注重学生们自我化学知识能力的提升。”这些理念,在葛敏的帮助下、在两地教师的精诚合作之中,化作了扎根在孩子们心中的知识“种子”。
南通援疆教师领队、伊宁县南通高级中学副校长石高荣在授课。
第三批教育部“组团式”南通援疆教师领队、伊宁县南通高级中学副校长石高荣告诉记者:“我们把南通教育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带到伊犁。首先培养教师的敬业精神,让教师能够忘我地工作。我们也调整了一些管理上的措施,比如说早读课、晚自习课,做到‘一人一班’。只要学生在,就有教师在,让学生在学校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得到最大化的学习效率。我们希望通过援疆教师的辛勤工作,能够使伊宁县的孩子享受到最优质的教育,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才。”
教育援疆工作的成效,在一批批援疆教师的接续努力之下不断显现。路虽远,行则将至。“头脑风暴”不停,“桃李芬芳”可期。
医疗援疆:妙手仁心铸就医护“铁军”
7月7日,江苏省对口支援伊犁州第十一批援疆医疗队副领队、伊犁州中医医院副院长魏云飞来到泌尿外科病区,正常开展诊疗工作。
“魏院长,下午有一台经输尿管镜输尿管结石钬激光碎石术,我想和您交流一下具体情况。”前来沟通的是伊犁州中医医院泌尿外科住院医师德力木拉提·居马胡,也是魏云飞的帮教结对医生。“从病历记录和住院记录上看,患者的各项感染指标是符合手术要求的,术前你还是要仔细核对一下,确保手术安全,确保患者的病情不会有进一步的发展。”
德力木拉提·居马胡告诉记者,下午要做的手术属于三级手术,“在魏院长到医院之前,我们科室每年的手术不到200台,现在我们每年的手术量在千台左右。”手术数量的增长,离不开魏云飞对科室医务工作人员的耐心帮教。
图为江苏省对口支援伊犁州第十一批援疆医疗队副领队、伊犁州中医医院副院长魏云飞(左一)在与结对帮带的伊犁州中医医院泌尿外科住院医师德力木拉提·居马胡一起为病人开展手术。
魏云飞告诉记者,借鉴江苏省中医院优秀的管理理念和方法,通过利用每周定期举行科室学习的机会,带动同事们共同学习中医中药,伊犁州中医医院国考指标得到显著的提高:2023年7月—12月门诊人次2986人,同比增长163%,门诊中药饮片使用率和门诊中医非药物疗法实现零的突破,使用率分别为18.68%和20.17%;入院人数427人,同比提高189%;手术人数183人,同比提高110%。通过师带徒的形式,手把手带教当地医生,至今已有德力木拉提·居马胡等两位医生可以独立开展三级手术,并在科室成功开展经直肠超声引导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经尿道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等8项手术,成功填补了技术空白,“我们科室还开展了一例复杂肾错构瘤切除手术,这是复杂疑难手术,解决了患者辗转新疆多地无法得到救助的问题。”
作为医疗队成员,魏云飞的援疆工作始于2023年,原本到2024年10月就应该结束,但在伊犁州中医医院及江苏省中医院的真情挽留和全力支持下,魏云飞主动申请再度援疆,并通过自己的倾力付出,为不断延伸的援疆工作持续增光添彩。“来到伊犁州中医医院两年多,其间,我们的手术量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更令我欣慰的是,在科研方面,通过我们的各种培训和辅导,科室的同事成功申报了伊犁州级科研课题。援疆还有1年,我会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把所学所能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让我所带的徒弟能够掌握满足当地群众所需的医疗技术,能更好地为当地人民群众服务。”
记者了解到,2023年以来,伊犁州友谊医院作为江苏省对口支援的医疗援疆单位,在2024年国家考核中排名地州第一,并成功申报北疆唯一区域医疗中心;开设医学博士论坛,组建援疆医疗“专科联盟”;支持131名困难患者赴疆内外就医诊疗,提供公益援助资金218.4万元。2025年至今,较2023年,经伊犁州中医医院开展的全州三四级手术数量增幅15.65%;转诊人数下降0.57%。2023年至今,伊犁州新增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5个、自治区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15个。
在第十一批援疆医疗队的努力下,伊犁州各族群众无须跨越山海,即可享受援疆专家提供的优质医疗资源;在援疆医疗人才润物无声的帮带之中,各族医务工作者的专业素养也得到了长足进步与提升;伊犁各地皆可见援疆专家忙碌的身影,江苏医疗“铁军”用汗水书写答卷,用真情护佑各族群众的医疗安全。
智力援疆:双向协作厚植“江苏智慧”
“作为一名受益于江苏援伊·南京工作组精心组织的干部培训的工作者,我感触很深。在南京浦口区文旅局挂职期间,我深入学习他们‘文化惠民’的先进理念和务实做法——以图书馆、体育馆、文化活动中心为核心阵地,辐射周边广场、商场等人流密集区,并创新运用线上平台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形成了‘每月有主题、每周有活动’的常态化、多样化服务模式。”作为智力援疆干部培训工程的受益者,伊宁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促进中心主任程和玉谈起在南京市参训的经历仍然历历在目。
图为伊宁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任程和玉(右)在与二毛社区主任、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副站长王承天交流站点打造方向与意见。
7月7日,程和玉来到伊宁市二毛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社区站点副站长王承天一起,对焕然一新的站点内外区域设置进行讨论,再度打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打造了平语近人区、书画长廊区、棋牌休闲区及舞蹈排练区等区域,旨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进一步丰富我们居民的日常生活娱乐活动。”王承天如是说。
程和玉说,在南京市宝贵的学习经历,为她回到伊宁市在新的岗位上履职工作提供了直接的思路和方法。他们积极借鉴南京市经验,结合本地实际,确立了以伊宁市实践中心为“主引擎”,联动伊宁市2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94个实践站,并依托“8+N”志愿服务总队体系,全面铺开工作。核心目标就是聚焦群众“所需所喜”,策划开展各类精准、温暖的文明实践活动。
程和玉的所作所为、所学所感,也充分体现了赴江苏参与观摩、学习、培训的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心声。江苏援伊前方指挥部干部人才组组长、伊犁州党委组织部副部长方元庆介绍,2025年,江苏援伊前方指挥部已逐步把援疆工作朝着双向协作、全域协作、战略协作拓展深化,最大程度用好苏伊两地智力资源,“坚持把运用新技术和培养新能力培训作为人才培养的关键举措,打造一支带不走的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我们建成伊犁州产业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伊犁州基础科学教育发展中心、伊犁州临床医学研究院等,为人才培养提供平台载体;广泛开展培养培训,大力实施‘组团式’援疆,成功申报自治区级科技、农业、文旅、园区管理等领域5个‘小组团’示范点。开展‘苏韵伊情·企心向党’苏伊企业党组织共建活动,推动江苏和伊犁78家省属企业和民营企业结对;举办‘苏韵伊情’江苏高校教育援疆高质量发展论坛,组织江苏省15所高等院校与伊犁州开展交流合作。”方元庆说,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江苏援伊智力援疆工作持续发挥了江苏干部、人才、科教等智力资源丰富的特色优势,“积极参与全州经济一线工作,奎独‘经济小组团’工作得到自治区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全力服务民生需求,开展‘苏韵伊情润心明眸’系列公益行动,苏伊两地医生共同组建医疗小分队进校园,免费开展先心病、包虫病筛查诊疗、科普,累计完成10万名小学生的筛查。我们将重点抓好‘十五五’智力援疆项目编制工作,进一步加大对本地干部人才的培训,不断深化组团式援疆成效,以实际行动为伊犁州高质量发展提供江苏智慧。”(记者何荣肖开提通讯员高红叶杨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