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由盐城中国海盐博物馆、伊犁州博物馆、连云港市博物馆、淮安市博物馆、扬州博物馆联合举办的“苏韵伊情”《国色之美不可方物——中国传统色彩文物展》在伊犁州博物馆开展。当日,伊犁州博物馆同步启动“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让伊犁各族群众在特色展览和充满趣味的互动体验中感受文化遗产的丰厚灿烂。
“苏韵伊情”《国色之美不可方物——中国传统色彩文物展》在伊犁州博物馆开展。李剑摄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中的桃红色是何色?“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青色又是如何?中华民族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懂得在陶器上运用天然原料绘制彩色图案和线条。不同朝代则对色彩各有偏重,创造出了带有独特中华韵味的传统色彩系统。此次《国色之美不可方物——中国传统色彩文物展》以色彩为主线,展出文物展品120件(套),旨在让观众领略中国传统色彩之美,了解数千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色彩美学。
新疆大学纺织与服装学院学生黄硕说:“在这场展览中,我最感兴趣的是两件乾隆时期的彩瓶,色彩多样繁复,富有玩味。今后,我可以将这些中国传统色彩运用到设计中,更好地展现中华民族自己的特色。”
古典舞蹈《采薇》展演。李剑摄
活动过程中还发布了由南京大学古代石刻艺术研究中心和伊犁州博物馆编著的史料书籍《新疆伊犁河谷草原石刻》,为研究伊犁岩画提供了系统资料。同时,展演了古典舞蹈《采薇》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黑走马》,赢得现场观众热烈掌声。
另外,“创意伊犁博物生辉”伊犁州文创产品设计大赛自2024年11月启动以来,共收到489件参赛作品。经三轮评审后,最终评出198件获奖作品。活动过程中为获奖选手代表举行了颁奖仪式,以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打造伊犁特色文创产品。
当日,伊犁州博物馆同步启动“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包括拓片体验、伊犁州博物馆夜游会、曲艺展演、非遗文创集市、陶艺制作、《“锦绣服章子慕予裳”汉服与汉代礼仪》专题讲座、青铜器补配修复模拟实践等一系列丰富有趣的互动活动,让博物馆成为流动的课堂,让文化遗产走近青少年。(记者李剑任家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