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晨曦中,新疆都拉塔口岸已是车流不息。一辆辆满载货物的重型卡车,在崭新的“三进五出”通道上有序前行,引擎的低鸣与智能查验设备的提示音,共同奏响了边境口岸的繁忙晨曲。

在都拉塔口岸,一辆辆满载货物的重型卡车,在崭新的“三进五出”通道上有序前行。
刚刚完成通关手续的哈萨克斯坦货车司机苏皮利亚罗夫·里纳特,在驾驶室里对记者感慨:“我的货还没到口岸,所有通关手续在网上就审核通过了。车开到这里,‘嘀’一声就抬杆放行,几乎不用熄火等待。”
这种快节奏,正是都拉塔口岸效能提升的最直观体现。截至11月5日,今年这里的进出口货运量已突破67.5万吨,同比增长36.9%,较去年提前51天达成这一目标。
速度的背后,是口岸的全面升级。昔日制约通行的“一进一出”瓶颈,已被“四进五出”的九条宽阔通道取代,硬件承载能力倍增。而更大的变革发生在无形的数据流中,口岸全面推行的“属地直通+双H986”模式,让申报流程全部前置至货物在途阶段,车辆抵达后,最快8分钟即可通关。
对于常年往返于此的贸易企业来说,这种提速降费的感受更为深刻。
“对我们来说,时间就是金钱,稳定性就是生命线。”都拉塔口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彦告诉记者,“以前最头疼的就是不确定的排队时间和复杂的制单流程,现在通过口岸的智能制单系统和预约小程序,让我们能精准规划全程时间,综合通关成本下降超过30%。”
面对持续增长的贸易量,都拉塔口岸并非“单兵作战”。通过与霍尔果斯口岸建立的“霍都一体化”联动机制,成功承接了区域70%的分流车流,并利用预约小程序精准调度,让整个区域的通关压力得到有效疏解。
车轮滚滚,川流不息。如今,高效、协同与智慧已成为都拉塔口岸的新名片。这条愈发通畅的国际贸易动脉,正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注入源源不断的蓬勃动力。(记者任家莉通讯员邓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