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运行两周年之际,霍尔果斯以一系列智能化、便利化的创新服务,实现了通关效率质的飞跃。从保障中欧班列高效运行的智能系统,到创新推出的商品车自驾出口模式,这座西北口岸正以其日新月异的面貌,展现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温度与速度。
新疆自贸试验区涵盖乌鲁木齐、喀什、霍尔果斯三个片区。其中,霍尔果斯商品车自驾出口快速通关模式应运而生,成功破解商品车通关难题。

11月6日,在霍尔果斯口岸,等待出口的汽车排着长队,这里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汽车出口陆路口岸。
11月6日,在霍尔果斯口岸,等待出口的汽车排着长队,这里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汽车出口陆路口岸。一般的汽车出口都需要用大货车托运过境。而在霍尔果斯口岸,商品车通过自驾的方式行驶过口岸,直接开到对面的哈萨克斯坦。
朱新芝就是众多自驾商品车“摆渡人”的其中一位。她驾驶中国产的车辆通过海关,直接驶到对面的哈萨克斯坦监管库,实现“点对点”直达,且24小时通关,非常方便,有的时候还可以一天跑两趟。这一兴起的职业,已带动7100余名中方驾驶员累计增收2.1亿元。朱新芝说:“我准备驾车去哈萨克斯坦,以前租笼车费用太高,现在可直接开车过去,通关越来越便捷高效。”
商品车通过“摆渡人”自驾通关,这是新疆自贸试验区霍尔果斯片区自成立以来推行的一项改革举措。随着我国汽车出口量的大幅增长,霍尔果斯口岸逐渐出现通关排长队的情况。
过去经销商最大的烦恼就是需要用笼车运输汽车出境,经过调研发现,笼车不仅数量少,而且费用高,短短两三公里的路程,运输费就要三四万元。于是,霍尔果斯片区协调交通、海关、边检等多部门着手解决这一难题,相较于传统笼车运输,通过“摆渡人”交付更灵活高效、成本低,让商品车在价格等方面更有竞争力。因此,这种方式也越来越受到国外汽车进口商的青睐。口岸还开通商品车专用通道,提前录入车辆信息。扫码即可快速通关,并推出边检一站式查验,通关流程减少60%,所需时间从最原先的15分钟缩短至5分钟。口岸畅通赋能产业发展,霍尔果斯片区吸引了汽车经销、组装维修、零配件加工等一批相关产业用户。
霍尔果斯海关监管一科科长张扬介绍:“霍尔果斯口岸是全国最大的商品车出口陆路口岸,面对日益增长的国产商品车出口诉求,我们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落地实施全国首创的‘自驾出口商品车快速通关模式’,出口商品车单日通关量从一两百辆跃升至1000多辆,通关效率提升近80%。”该模式也被列入新疆自贸试验区第二批典型案例,成为推动汽车出口“量质齐升”的关键动力。
据海关统计,2023年11月至2025年9月,霍尔果斯口岸出口商品车达78万辆,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商品车出口陆路口岸。今年1—9月,口岸出口汽车(包括底盘)29.6万辆,同比增加1.7%。

在霍尔果斯口岸旅检通道,“智能填卡终端”清晰的指引和简单的操作,为外国友人带来便捷快速通关的惊喜体验。
从货物通关到人员往来,口岸始终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窗口。在霍尔果斯口岸旅检通道,“智能填卡终端”清晰的指引和简单的操作,为外国友人带来便捷快速通关的惊喜体验。整个过程流畅快捷,以往需要十几分钟的手工填表,如今在短短两分钟内便准确完成。
哈萨克斯坦旅客胡西塔尔别克·叶尔肯说:“我主要在两国之间从事贸易工作,这个设备很智能化,以前需要本人填写表格,现在只需在设备上简单操作就能完成入境卡填写,现场还有服务人员指导,相比之前,现在办理手续很便捷。”
据霍尔果斯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数据统计,目前公路口岸出入境人员最高峰是7566人,日平均4000余人次,2024年共验放出入境旅客137万人次。日均进出境中欧(中亚)班列27列、累计超4.9万列,辐射境外18个国家。
霍尔果斯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四队民警李平介绍,今年以来经霍尔果斯出入境人员主要以跨境旅游、商务考察、探亲访友为主,针对外国旅客增多的情况,该站设置了“智能填卡终端”。入境外籍旅客只需把护照放在上面,填卡机就可自动进行识别,旅客随后可用其本国语言在机上进行信息核对和填写。
如今,智能通关通道、自助填卡台等科技手段的应用,实现了通关流程的再造。这些设备界面友好、操作简便,辅以多语种服务支持,进一步提升了外籍人员的通关体验。
从让外国友人便捷通关,到保障中欧班列高效运行,再到破解汽车出口难题的“自驾”模式,霍尔果斯口岸正以其创新实践,生动诠释着新疆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深度与广度。这里不仅是一个繁忙的通道,更是一个用科技传递温度、以创新驱动发展的开放前沿。(记者赵晓芳来迪娜通讯员刘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