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伊宁市民政局干部回访因大病得到临时救助的伊宁市喀赞其街道一毛社区居民沙那艳时,她激动地说:“今年9月,我查出患有恶性肿瘤,住院花光了积蓄。幸亏社区帮我们申请了临时救助金,我们从申请到拿到临时救助金只用了5天时间。”沙那艳的故事,是伊宁市民政局推动社会救助流程再造给困难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好处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伊宁市民政局紧紧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目标,以“流程再造”为突破口,推动社会救助服务从“一件事”向“一类事”延伸,切实提升群众满意度、减轻基层负担。
今年以来,伊宁市民政局组织干部深入6个乡镇(街道)、12个村(社区),开展为期两周的沉浸式调研。工作人员以普通群众身份“走流程”,面对面访谈50余位申请对象和基层经办人员,查阅200余份救助档案,精准梳理出“初审层级多、会议研究频、签批链条长”三大核心堵点。
按照“于法周延、于事简便、于民方便”原则,伊宁市民政局与乡镇(街道)共同研究,创新构建“两级评议小组 快速审批”机制,将五级审批简化为“三级快办模式”,打破以往两次核查公示、三次会议研究、五人审核签批的低效循环。
“流程再造后,我们工作效率明显提高,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伊宁市琼科瑞克街道民政办主任玛利亚·坎吉别克说。
临时救助流程再造初见成效后,伊宁市民政局迅速将模式复制推广至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孤儿保障、残疾人补贴、价格临时补贴等5大类社会救助事项,实现“一类事”高效办结。
伊宁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刘文礼介绍,流程再造以来,伊宁市临时救助审批时间由平均17天压缩至最长5天,部分紧急个案24小时内办结;低保审批由30天压缩至20天;困境儿童、残疾人补贴等事项审批效率同步大幅提升。
截至目前,伊宁市共高效审批临时救助申请546户,发放救助金77.85万元;新纳入低保家庭1459户8347人。通过嵌入“主动发现”机制,精准识别新增特困人员68户69人、孤儿16户17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5户8人。
今年以来,伊宁市民政局全年发放各类救助资金1.2亿元,惠及困难群众2.9万人;推动智慧养老平台试运营、殡葬服务“降减优”等民生实事落地见效,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我们要让每一项救助政策都‘跑得动、落得实、暖民心’。”刘文礼表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的召开为民政工作指明了方向,伊宁市民政局对标国家“十五五”规划,将继续以流程再造为抓手,推动民政服务从“有”向“优”转变,以实际行动回应群众期盼。(记者孟霞通讯员孟宪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