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地里除滴灌带外,需要30个人。”11月13日,布仁吐格斯一边接电话,一边在本子上记下第二天的用工需求。
今年41岁的布仁吐格斯,是巩留县塔斯托别乡阔克塔拉村村民,也是当地有名的“金牌”劳务经纪人。她性格爽快,说话响亮,走路带风,干起活来更是干净利落。
布仁吐格斯出生在特克斯县的一个乡村,从小和各族伙伴一起长大,会说多种语言。2004年,她和丈夫来到巩留县塔斯托别乡阔克塔拉村定居。

布仁吐格斯和姐妹们在田间劳作。孟霞摄
2006年,22岁的她找到一份在农田除草的工作。听说还要再找四五个人,她就联系了村里的姐妹们。“当时我们活干得又快又好,雇主特别满意。之后有活都找我,有时还帮我介绍。我就一直带着姐妹们一起干。”布仁吐格斯笑着说,“我常跟大伙说,咱们不管是什么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份子,手拉手干活才更有力气!那时候工地上没有搅拌车、铲车,水泥全靠人工搅拌,再一桶一桶提上脚手架,砖也是一块一块地搬。咱们靠自己双手挣钱,心里踏实!”
雇主对她很信任,有活都愿意找她。布仁吐格斯每到一个地方干活,都会和雇主互相留下联系方式。慢慢地,她联系的雇主越来越多,从最初带3个人干,到现在带动近千人一起增收。跟着她干活的,有不同民族的兄弟姐妹。她还培养出十多个像她一样的经纪人。如今,她的团队不光接农活,也接建筑工地的活儿,还帮助一部分愿意转型的妇女参加月嫂培训,拿到上岗证。

姐妹们在田间劳作。陈浩然摄
依哈依米木·依布拉跟着布仁吐格斯干了14年。她为人踏实,不管在哪儿干活都像干自家活一样。现在,她家里条件改善了,4个孩子都上了学,自己也成长为一名能独当一面的劳务经纪人。“布仁吐格斯姐常跟我说,咱们各族姐妹凑在一起,不光是为了挣钱,更是要让大家知道,咱们都是一家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日子才能越过越红火。”依哈依米木说。
布仁吐格斯和姐妹们处成了朋友、“合伙人”,和不少雇主也成了“亲人”。
有一年,她在蒋阿姨的果园干活。因为她干活实诚、不拖沓、说话算话,蒋阿姨非常满意,家里农活都找她干。直到现在,蒋阿姨儿子的农场、工地需要人,都会给布仁吐格斯打电话。
“我们现在像亲戚一样。逢年过节,我都带着孩子去看蒋阿姨,她也常来我家,把我女儿、儿子当成自己的孙子孙女疼。”布仁吐格斯眼眶微红,“蒋阿姨总说,不管是什么民族,咱们都是一家人。这话我记在心里,也常跟团队里的人说,咱们要认同伟大祖国、认同中华民族,这样才能走得近、处得亲。在做经纪人的路上,我遇到过很多好心人帮我,这些温暖也让我更想把这份‘抱团挣钱’的事干好。”
有一年4月,布仁吐格斯接到一个药材公司的大单,要采收黄芪,每天需要300人到500人。“我们带人打零工都是按天结算。当时不少人干着干着拿不到钱就走了,很多人劝我,‘你别最后被骗了,拿不到钱’。”布仁吐格斯说,“我既然答应了,就一定要干完。我跟大伙保证,哪怕我自己垫钱,也绝不会欠大家一分工资!咱们各族兄弟姐妹们信任我,我不能让大家失望,更不能丢了咱们中华民族讲诚信、重情义的本分。”
没想到,活干了40天,结账时却遇到困难,就在她发愁时,有人打电话告诉她,公司负责人正在发工资,让她赶紧去算账和领钱。这件事让布仁吐格斯更加坚定,要带着更多姐妹一起干活挣钱。
“今年农活差不多结束了。冬天农闲,姐妹们没活干就没收入。我们正在联系家政培训公司,希望通过培训,能接到家政服务的活儿,让大家冬天也有收入。”布仁吐格斯说。(记者孟霞通讯员陈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