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道路上,他时刻牢记人民重托,不忘初心、履职尽责,从点滴小事入手,为老百姓代言;在希望的田野上,他一步一个脚印砥砺前行,描绘出一幅乡村振兴独特而又美丽的画卷。他,就是霍尔果斯市伊车嘎善锡伯族乡党委委员、柳树渠村党支部书记祁朋伟。
“今年是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也是我在柳树渠村工作的第10个年头。”祁朋伟站在村委会门前,望着眼前整齐的街道和远处连绵的田野,语气中充满感慨。
祁朋伟的记忆中,童年的柳树渠村是另一番景象。“那时候村里都是土路,下雨天根本出不了门。村民们住的是土坯房,冬天透风,夏天闷热。”
“我记得小时候家里最值钱的就是一辆自行车。”他回忆说,当年村里没有像样的产业,村民们靠天吃饭,种植结构单一,收入微薄。
图为祁朋伟在与群众交流。永程帆摄
如今的柳树渠村,早已旧貌换新颜。宽阔的水泥路通到了每家每户村民门口,整齐的安居富民房取代了过去的土坯房,家家通上了自来水、天然气、网络电视。村里还建起了文化活动室、村级大舞台,还有集党史、村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党员教育于一体的文化馆。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产业发展是柳树渠村变化的核心。祁朋伟介绍,村里最大的转变是从传统单一农业走向多元化经营。柳树渠村几乎家家都种植玉米,但因玉米种植大多以户为单位,不便于机械化种植、精细化管理。
祁朋伟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与专业合作社的经济发展优势,把村民单打独斗的种植模式变为“抱团发展”,降低种植成本,提高玉米种植效率。在祁朋伟的牵头下,柳树渠村天栗农业专业合作社诞生了。
“我们现在流转土地面积9000余亩,主要种植优质制种玉米等高效经济作物。”祁朋伟自豪地说,“合作社每年累计经营性投资4000余万元,为社员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和农产品销售、加工、储存、运输及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
图为大型机械在柳树渠村玉米田收割玉米。永程帆摄
“合作社就是我们的‘服务社’,祁书记带领我们致富,我们不种地,拿土地流转的钱,还可以打工赚工资。”合作社成员赵银昌说。
通过全面宣传、外出观摩、一起算账,柳树渠村先后引导200家农户加入天栗农业专业合作社。按照每亩1400元的价格流转土地,建成滴灌连片高标准制种玉米基地,入社成员耕地每亩可节省约50元种植成本。向合作社征收土地管理服务费,村集体经济收入得以增加。
柳树渠村村民陈伟说:“今年40亩地全部流转出去了,每亩地流转费是1400元,除了土地流转费外,我还在合作社打工,增加家庭收入。”
“同时,我们还通过创办村级企业推动产业发展,先后成立了浩燃循环农牧发展有限公司、金扁担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并招商引资新建了鲜食玉米加工厂,全面围绕玉米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浩燃循环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实现农业废料高效利用,日产燃料10吨,为村集体增收20万元以上;金扁担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聚焦农业科技服务。这些举措丰富了产业结构,开拓了发展方向,增加了村民收入,为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祁朋伟说。
图为柳树渠村各族干部群众手足相亲。永程帆摄
除了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外,柳树渠村在祁朋伟的带领下,通过干群齐心协力,近年来,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也得到大大改善。自2016年自来水改造工程完成后,自来水入户率达100%,水质达标。村内道路已全面柏油化,5个村民小组道路与巷道形成便利交通网,方便农产品运输与村民出行。
“现在我们村的路都修得很好,出行很方便,也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我们老百姓生活在这里很幸福。”说起村里这些年发生的变化,村民石建英连连称赞。
祁朋伟深切感受到国家和自治区的惠民政策对农村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好政策给我们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他举例说,2022年,霍尔果斯市把花卉苗木繁育基地建设项目作为乡村振兴重点推进项目之一,在伊车嘎善锡伯族乡投入中央衔接资金537万元,建设花卉苗木繁育基地一期工程。“当时基地处于起步阶段,但花卉苗木走俏市场。”祁朋伟说,“村里采用‘线上+线下’、批发和零售的销售方式,把多肉植物销售到了全疆各地。”
此外,高标准农田建设也让村民受益良多。2024年,霍尔果斯市累计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3.35万亩。
柳树渠村是多民族聚居村,民族团结是村庄发展的重要基础。祁朋伟介绍,村里创建了民族团结先进巷道5个,民族团结示范户12户,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我们从和谐发展、村容村貌改善、良好家风等4个方面入手,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村规民约。”祁朋伟说,“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
村里经常组织文化活动,依托村民文化活动室、村级大舞台等,积极开展“西迁节”锡伯歌舞表演、锡伯特色美食评比、村级篮球比赛等活动。
站在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新起点,祁朋伟对柳树渠村的未来有着清晰的规划。“我们将持续巩固和提升党组织引领合作社发展成果,以产业兴旺带动村民增收,进一步提高土地经济效益,确保村集体和村民实现双增收。”
祁朋伟表示,村里将继续探索庭院经济发展模式,拓宽销售渠道,延伸产业链条,帮助群众解决产销问题,实现庭院活起来、农民富起来,让“方寸地”变成“致富园”。
“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祁朋伟引用了当地干部常说的话。
祁朋伟眺望着远处绿意盎然的田野和整齐的民居,脸上洋溢着希望的笑容。
祁朋伟说:“日子会像地里的花卉,越来越美。”(通讯员永程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