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年来,新源县农业实现质的跨越,“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模式正在被打破,科技赋能促农村美、农业兴、农民富。
近日,走进新源南生态园的智能温室,农户们正有条不紊地栽种草莓苗,嫩绿的幼苗被植入专用基质槽中,一旁的水循环系统静静运转,营养液正通过管道精准输送至每一株作物。这一技术不仅从源头避免了病虫害,还实现了省肥、省水、省工、省力的多重效益,彻底打破季节与空间限制,让果蔬始终处于最优生长环境,实现高效、环保、健康、可持续种植。
“这几年,我们园区的发展越来越好了。从最初单纯的果蔬种植,到现在的农旅融合,游客越来越多。以前我们都是露天种,靠天吃饭,现在有了智能温室和无土栽培技术,产量、品质都大幅度提升。”新源县南生态园负责人郭庆说。
在新源县别斯托别乡昂达斯村650亩复播黄豆地块,翠绿的豆苗随风舒展,种植户覃伟的目光里满是对丰收的笃定。34年来,他种植的耕地从7.6亩拓展到5000多亩。如今,这片生机勃勃的黄豆地,正是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惠及农户的生动缩影,水肥一体化设备精准滋养作物,机械化收割高效推进,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早已变成“科技赋能促增收”的从容。
新源县别斯托别乡昂达斯村种植户覃伟介绍:“我在新疆种了30多年地,以前那种大水漫灌的种植模式费时费力,浇水不均匀。近几年,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采用水肥一体化种植模式后,一个人可以管1000亩地,省时省力,也节约了成本。随着国家政策越来越好,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这都得益于党的好政策。”(通讯员曹小娟刘宁宁玛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