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文旅融合荒地“种”出乡村振兴样本
——“沃野绘新景乡村幸福来”系列报道之九
初秋的伊犁河谷,天高云淡,瓜果飘香。在伊宁县喀拉亚尕奇乡喀拉亚尕奇村,一片占地5150亩的现代化林果基地正迎来丰收的繁忙时节。工人们穿梭在林间采摘着新梅和蓝莓,在分选车间里,智能分选设备正以每小时5—6吨的速度对果品进行精准分级。谁能想到,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在2016年以前还只是一片黄土坡。
荒地蝶变:1.5亿元打造现代化林果基地
“2016年秋天,我们开始整合这片土地。当时这里的梯田虽有雏形却高低不平,没有通畅的道路,更没有灌溉设备。我们先修整道路,建设水泵房、滴灌设施,然后再平整土地,当年秋天就种上了果树苗。”该基地负责人纪军良回忆起基地建设初期的场景,仍历历在目。从一片荒芜的黄土坡到如今的特色林果示范园,基地累计投资已达1.5亿元,建成了涵盖生产车间、冷库、保鲜库等在内的完整基础设施体系。
图为智能分选线分选果品。
如今的基地,不仅有科学规划的种植区,更有支撑产业发展的现代化设施:5000平方米的保鲜和全自动分选包装车间里,两条分选线、12个通道、48个出口的智能分选设备高速运转,能够对果品的形状、重量、风斑、裂果、糖度等指标进行精准分级,分选能力可达100—120吨/天;1500吨库容(7738立方米)的保鲜库共12间,其中气调库6间(单间库容100吨)、保鲜库4间(单间库容150吨)、预冷库2间(库容分别为150吨和225吨),彻底改变了过去“靠天收、难储存”的困境。
在种植布局上,基地科学规划了3200亩新梅、1100亩树上干杏、150亩苹果等特色水果种植区,还结合山坡自然地形地貌,采用扬水泵站引水上山灌溉,搭配水肥一体化系统和有机种植标准,既解决了黄土坡灌溉难题,又大幅提升了果品品质。同时,基地规划建设了现代农业绿色生态林果种植区、百果园休闲采摘区、田间道路、林果防风林等,逐步构建起集林果种植、休闲观光、深加工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体系,让昔日的黄土坡焕发新生。
就业增收:“土地流转+务工就业”点亮百姓幸福生活
“现代林果业示范区的建立为喀拉亚尕奇乡及周边的乡镇、甚至其他县市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越来越多的村民通过产业振兴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喀拉亚尕奇乡副乡长加孜拉·加吾合拜依的话语,深刻道出了基地对百姓生活的改变。
基地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模式,在政府引导下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对昔日的黄土坡实施土地连片流转,土地承包费每亩每年390元且逐年递增,让村民们先享受到稳定的土地收益。更重要的是,基地为周边群众提供大量就业岗位,每年可带动150人固定就业,用工高峰期可达1000人,年用工人数超4万人次。每年3月至10月是员工需求旺季,基地单季度员工需求量达1万人次,其中喀拉亚尕奇村就有500人次。
伊宁市潘津镇的乃菲赛·乃比江与丈夫一起在基地采摘新梅、蓝莓,夫妻二人一天能挣400多元。“之前一直在其他地方务工,照顾不了孩子,现在在家门口上班,既能挣钱又能顾家,特别好。”乃菲赛告诉记者。
图为人工分选果品。
伊宁县愉群翁回族乡买买亚村劳务经纪人米力开·吾买尔,更是带领150名乡亲在基地工作了多年。工人大多是家庭妇女,她们在孩子上学后就来工作,平均每月工资2500元左右,不仅能补贴家用,还能学到林果管理技术。
除了就业收入,基地还对务工人员开展林果种植、修剪、疏花疏果、拉枝、采收等技术培训,让群众既能挣钱又能学技能。有的务工村民甚至自己搞起了小果园,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生态保护:循环发展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
在推动产业发展的同时,基地始终注重生态保护,通过构建循环农业模式,让荒坡不仅变绿林,更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基地专门建设了有机肥厂,以每立方米65元—80元的价格收购周边牧民的牛羊粪等牲畜粪便,经过处理后作为基地的有机肥料。“以前这些粪便被随意丢弃,不仅污染环境,还影响村容村貌。”纪军良介绍,如今通过合作社集中收集处理,既解决了废弃物污染问题,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又为基地提供了优质有机肥料,保障了果品的有机品质,形成了养殖废弃物—有机肥—林果种植的循环链条。
图为工人在采摘新梅。
此外,基地种植的大面积林果,改变了过去黄土坡裸露的状况,起到了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的作用,让区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走进基地,漫山的果树郁郁葱葱,曾经的黄土飞扬变成了如今的绿意盎然。生态环境的好转,也为发展休闲观光旅游业打下了良好基础。
基地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公益事业的进步。基地连续多年为当地学校捐资60余万元,捐助大学生10余名,帮助喀拉亚尕奇乡提升教育水平;为喀拉亚尕奇村捐赠打印机、办公电脑、桌椅等办公用品,还捐赠林果苗,组织技术人员免费为百姓修剪果树、指导种植技术,助力百姓发展庭院经济,让生态保护与乡村发展同频共振。
从一片荒芜的黄土坡,到如今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百姓富裕,位于伊宁县喀拉亚尕奇乡的伊犁天山花海有机特色林果示范园的发展,正是产业振兴带动乡村蝶变的生动缩影,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更多活力与希望。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还将书写更多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记者汪涓闫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