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石头村”到“网红村”:晃晃村的薰衣草蝶变之路
——“沃野绘新景乡村幸福来”系列报道之三
进入秋季,霍城县芦草沟镇晃晃村的“紫色经济”依然火热。通过分批种植与品种改良,薰衣草花期已延长至10月初,旅游收入周期较以往多了整整两个月。
9月初,游客王根从山东淄博来到伊犁,赶上晃晃村第二茬薰衣草花开,“现在还能看到这么美的薰衣草,我特意带孩子来体验‘慢生活’。这里的民宿从外观到设施、服务都很不错,还带孩子动手做了精油,准备带回去送朋友。”
吸引游客的不仅是花,更是“慢生活”的烟火气。村里由自家小院改造的特色民宿,成了承载这份闲适的关键。2019年起,晃晃村以“诗意田园风光”为主题,打造集特色民宿、餐饮、民俗于一体的旅游观光线,让游客“住下来”,消费自然“跟上来”。
在霍城县晃晃村,第二茬薰衣草已经陆续开花,游客正在拍照打卡。
63岁的村民张顺海便是这场转型的典型。3年前,他做了一个大胆决定:推倒家中的土坯老屋,用积攒多年的积蓄,在两亩院子里建起8间敞亮的民宿。
“当时村里正掀起‘紫色经济’热潮,建民宿正好赶上好时候。”张顺海说,老房拆除后,他保留了部分空间出租给创业青年——咖啡屋、照相馆、甜品店等成了村里的“新门面”,每年租金收入约10万元。“以前水电条件差、道路坑洼,现在水电齐全、村容焕然一新,游客来自五湖四海,和他们聊天,我感觉自己也变年轻了。”张顺海说道。
张顺海没想到,民宿开业第一年的薰衣草花期,客房便天天爆满。如今,他不再靠天吃饭,单靠民宿一年就能挣10余万元。“真没想到这把年纪,还能赶上这样的好事!”他笑着说,“薰衣草火了,民宿也火了,我们成了‘网红村’,大家都自豪。这10年,我家收入翻了五六倍!”
2019年起,晃晃村以“诗意田园风光”为主题打造集特色民宿、餐饮和民俗于一体的旅游观光线。
如何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晃晃村持续深耕薰衣草产业链,在产业旺、游客乐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村民富的乡村振兴路。值得一提的是,村里开民宿的不只是本地人,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人。据统计,这里已有100多名大学毕业生、创客、海归等成为“新村民”。
四川游客唐海洋便是其中之一。两年前,他第一次来晃晃村旅行,被这里的“紫色浪漫”吸引,最终决定留下创业。他投入400多万元,建起一栋融合民俗风情与现代舒适的民宿,客房全部配备观景玻璃,推开窗便是薰衣草田与远处的雪山。
“这里不只有风景,更有让人心安的节奏。”自去年开业以来,民宿已成为游客热门打卡地,唐海洋也从“外来游客”变成了“新村民”。他说:“政府在基础设施上给予了很多支持,村里的变化很大。薰衣草产业潜力大,还能延伸水果、土特产等产业链,带动村民就业。”唐海洋的民宿年入住量超2000人次,年收入四五十万元。
游客正在晃晃村购买薰衣草特色产品。
大学毕业后返乡的王海鹏,则将自家老宅改造成特色民宿——既保留传统风貌,又注入现代舒适元素,成为村里大学生创业的缩影。“今年接待游客约2000人次。”他说,“薰衣草产业让全村一起增收,大家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要是没有它,现在可能还是老房子、老村子、老路。如今村民们收入高了,不少人在城里买了房,村里小车也多了,几乎家家有。”
不到20年,晃晃村靠薰衣草产业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幸福路。
霍城县芦草沟镇晃晃村农村发展中心主任尼尕然·阿不都乃比介绍:“目前,村民和村整体面貌都有了巨大提升。通过薰衣草产业推动,家家户户增收致富,庭院改造让村子更美丽;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供水、排水、绿化、亮化等工程让村庄焕然一新。截至目前,村里已有68家民宿、40余家薰衣草特产店及40余家餐饮店铺,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自治区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在晃晃村开民宿的新村民唐海洋正在给游客办理入住手续。
漫步晃晃村巷道,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在这里赏花、吃烤肉、喝咖啡,享受悠闲“慢生活”。这个曾经的“石头村”,正以年均50余万游客、290万元村集体收入、2.2万元村民人均收入的成绩,书写着幸福的新时代乡村故事。(记者赵晓芳来迪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