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铁热克村:从“卖果子”到“卖风景”的美丽跃迁
——“沃野绘新景乡村幸福来”系列报道之八
从勉强温饱到小康富足,从传统农耕到农旅融合,特克斯县乔拉克铁热克镇阿克铁热克村用30年完成了一场美丽“蜕变”。村党支部带领党员群众扎根土地、创新求变,让果园绽放“致富花”、结出“幸福果”,一步步书写出一个村庄的蜕变诗篇。
转型之路:从“拔树拒种”到“林果满园”
9月17日,循着大幅的墙画和村民写满幸福的笑脸,记者走进乔拉克铁热克镇阿克铁热克村,井然有序的巷道、花草繁茂的庭院、现代时尚的民宿、硕果盈枝的果园让人深深感慨“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文明村镇”“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实至名归。难以想象,3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个传统农场,群众收入微薄,是典型的贫困村。如今的阿克铁热克村,林果业与乡村旅游双轮驱动,林果面积达3500亩,年产值达到3900多万元,人均年收入突破3.7万元,村集体收入超百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苹果村”“幸福村”。
阿克铁热克村村委会主任朱江峰介绍,这个村的前身是县办农场——良种繁育场,主要从事传统种植业,经济效益极低。1994年,该场党委决定借鉴周边团场经验,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尝试推广苹果种植。然而,由于苹果树至少5年才挂果、8年才丰产,群众普遍担心短期内没有收入,抵触情绪极大。“白天干部种树,晚上群众拔树”成为当时的真实写照。
技术匮乏是另一大难题。村民从未种过苹果,缺乏管理经验。为此,良种繁育场部自费从陕西林科院请来技术员,长期驻村指导。党员率先示范,带头学习技术、种植果树。老党员李若启不仅主动向技术员请教,还买了村里第一台拖拉机和打药机,免费为困难群众服务。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接受林果种植。随着部分果树初步挂果,更多的群众看到了希望,果树种植面积快速增长,种植业结构得以进一步调整,2003年,良种繁育场迈出了产业转型的关键一步。
产业腾飞:从“卖鲜果”到“品牌出疆”
当天,在果农刘骕德的园子里,16亩的新梅进入采摘期,工人们有的采摘、有的分拣、有的包装,地头一派繁忙景象。“我们家种了三四十亩地,有苹果、新梅和树上干杏。过去种苹果一亩地收益三五千元不等,现在改种新梅后,亩收益更高了,有6000元—8000元,丰产期能达到1万多元。”刘骕德说,这块地每天有四五十人务工,也帮助不少周边村民实现了劳务增收。
河北经销商石国超每到果品上市时就来这里收购。“我已是第三年来这里了,计划要收购新梅200吨左右,这个村60%的果品都是我来收购,销往东北、山东、内蒙古等地。这里果品质量相当好,我们尽量让农户高兴,不浪费一个果子在树上。”石国超爽朗地笑着说。
在特克斯县八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厅里,琳琅满目的果脯果干等真空包装食品摆满了展示架,展示架另一面墙上满满的荣誉证书和8项专利证书显示着这个本土企业的发展历程。公司前身是2009年成立的八卦果业专业合作社,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最初由村里的7名党员带头成立,帮助解决全村的果品销售问题。通过几年的经营,合作社2017年成立公司,并注册了“八卦红”和“馋妃”两个品牌,受到市场认可,公司产值达600余万元,产品畅销疆内外,鲜果还出口到哈萨克斯坦。
景村融合:从传统农庄到“民宿热土”
2023年,特克斯县启动“院屋改造工程”,组织乡村两级干部赴援疆省市跟岗锻炼。此外,邀请全国顶尖设计团队编制村庄规划,依托邻近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八卦城、途经5A级景区喀拉峻景区的区位优势,以及3500亩林果产业基础,确定走“民宿集群+林果精深加工”的差异化路子。
针对阿克铁热克村民宿“小散弱”问题,特克斯县引入专业运营团队“苹果宿集”,推出托管经营、房屋入股等模式,辐射带动21户村民转型为“民宿管家”。此外,鼓励55户村民参与民宿经营,并联动发展32家特色餐饮、农(牧)家乐。目前,全村已有37家民宿和采摘园、2家酒店,成为县城居民休闲观光的“后花园”。
在隐墅民宿,设计独特的房间和花园式休闲庭院引来众多游客纷纷打卡。民宿负责人刘俊介绍,“我们从事旅游行业已有十几年,做过餐饮、酒店、营地等,这两年看到旅游形势、营商环境越来越好,手上积累的资源也越来越多,村里也非常重视发展旅游相关业态,就回到村里创业了。父母都是果农,我们有60亩的果园,发展了采摘、马车、垂钓、篝火、徒步等不同体验项目融合在民宿经营中,从4月到8月,民宿满房率可达到95%以上。”随着事业发展,刘俊注册了新疆途山河谷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在特克斯、新源那拉提等景区拥有6家民宿,一次可接待300余人,解决当地就业50人以上。
全国甲级旅游民宿“梦里长歌”民宿也坐落在这个村。步入其中,艾德莱斯绸主题长廊映入眼帘,随风轻摆,与室内陈列的传统民族服饰交相辉映,浓郁的文化氛围扑面而来。阮思梦、谢先强夫妇在外打拼多年,看到家乡的发展前景后决定返乡,投入900多万元在自家宅基地上建起“梦里长歌”民宿,以“家的温暖”为服务理念,使这里成为网红打卡地。2022年底,阮思梦郑重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2022年,我们村作为自治区乡村振兴示范村,对全村硬件环境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建设了污水处理厂,农村改厕实现了全覆盖,强弱电全部入地,村里已看不到电线横飞的现象,还有人行道、绿化、亮化建设让现在的阿克铁热克村已经和城里一样,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越来越高。”朱江峰自豪地说,村民对村“两委”的满意度逐年上升,每年的苹果花节、丰收节和各项文化、节庆活动中,村民们自编自演、共学共乐,享受到丰富的精神食粮,感受到中华民族一家亲大家庭的温暖与幸福。
61岁村民胡遵生见证了阿克铁热克村翻天覆地的变化。“1985年我来这里时,村子杂乱无章,路不像路,木柴、杂物到处堆,毫无规划。这些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村里重点发展林果种植和旅游业,村容村貌大变样。现在我们的生活一点不比城里差,在村里有根,有自信,想要的生活都能实现,再不像过去那样向往城市了,反而是城市人纷纷往村里跑。”胡遵生的眼里闪着幸福的光芒。
等杏花开、苹果花开,一起赏花可好?等草长莺飞,一起亭下品茶共绘蓝图可愿?等果实挂枝,邀您采摘芬芳可行?——这是阿克铁热克村向所有人发出的诚挚邀请,也是一个村庄走向共同富裕的温暖回响。(记者王志华张灵任家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