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新源县始终坚守“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从草原权属管理到生态工程建设,从严格执法监管到科学修复保护,一系列扎实举措推动草原生态持续向好,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生态文明建设答卷。
循着秋日的脚步走进新源县那拉提空中草原,澄澈的蓝天之下,无垠的草场铺展成翠绿与金黄交织的画卷。眼下正值草原牧草收割的关键收获期,一台台机械穿梭在草原间,既勾勒出生态向好的生机图景,更奏响了草原丰收的忙碌乐章。这一丰收场景,得益于新源县严格落实草原保护制度的结果。据了解,新源县目前已划定天然草原禁牧面积53万亩、草畜平衡面积624.9万亩,为草原生态划定“保护红线”。同时,建立58个监测样地,动态跟踪草原生产力,数据显示,禁牧区生产力较2019年增长约20%,平衡区增长超10%,草原生态修复成效显著。同时,在牲畜转场关键期,当地强化执法监管,五年来累计清理超载牲畜2.85万头(只),恢复植被6.7万亩,有效减轻了草原承载压力。
“我们始终把草原生态保护放在首位,构建起全链条保护机制。五年来累计投入6500余万元,实施退耕还草、草原生态修复等重点项目,累计完成修复退化草原、草场12万亩,草原围栏面积11万亩。治理草原蝗虫面积80余万亩,草原鼠害90余万亩,草原毒害草30余万亩,防治效率分别达95%和90%以上,用实实在在的工程投入,让草原‘绿起来、美起来’。”新源县林业和草原局干部阿克木江·吐尔斯拜克介绍说。
生态向好,牧民是最直接的受益者。新源县在守护好草原生态的同时,积极探索“生态+旅游”的绿色发展之路,让牧民在保护生态中受益。在那拉提草原,越来越多的牧民投身生态旅游服务,开办起农家乐、民宿、马队、租赁服饰、销售手工艺品和绿色农牧产品等旅游服务业。
新源县那拉提镇牧民叶尔夏提·加依热别克说:“以前主要靠放牧,收入不稳定,现在我们成立了牧家乐合作社,让游客来我们这里做客,欣赏感受我们美丽的草原,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如今,草原旅游不仅带动了当地产业发展,更让牧民们真切感受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主动成为草原生态的守护者和生态文明的践行者。
从生态保护到绿色发展,到牧民观念转变,新源县正以扎实的行动,让草原生态持续焕发生机,为高质量发展筑牢生态根基。(通讯员张文庭克阿吾沙李金维常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