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总长110米、直径仅2600毫米的国内首台小直径顶盾机“伊察号”在伊宁市南岸新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天然气输气管线穿越伊犁河工程中,成功掘进801米,在河床下富水砂卵石层创下日均掘进12米的新纪录。这标志着集多项技术突破于一体的“水下穿河壮举”进入攻坚阶段,为10月底工程贯通奠定关键基础。
7月10日,国内首台小直径顶盾机“伊察号”在伊宁市南岸新区—察布查尔县天然气输气管线穿越伊犁河工程施工现场。李亚锋摄
在地下25米深处,“伊察号”正以顶管工法精准推进。施工方负责人杨飞表示,河床下流动性强的富水砂卵石层极易塌方,且面临27米埋深的高水压挑战。“伊察号”搭载的智能化泥水环流检测系统,能实时分析渣土、调整参数,确保复杂地质中不“跑偏”、不“塌陷”。
7月10日,在地下25米深处,“伊察号”正以顶管工法精准推进。李亚锋摄
此次采用的“顶管+盾构”复合工法为西北地区首次应用。工程总长1715米,前800米直线段中,13根170吨千斤顶协同发力,将管节精准顶进;待推进至1000米后,将切换为盾构模式施工,这种“双模式”切换技术在国内小直径顶盾施工中尚属领先。
“伊察号”的突破源于多项自主创新,顶管盾构立体式分离融合技术,攻克小空间设备“转身”难题;超小直径推拼复合技术,确保管片拼装精度达毫米级;长距离多模式顶管润滑技术,显著降低推进阻力,保障高效掘进。
相比传统架桥,水下隧道方案大幅减少土地占用,可最大限度降低对伊犁河生态环境的影响。其泥水分离系统将施工废水循环利用率提升至90%,实现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双赢。
察布查尔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项目负责人贺黎明介绍,这条水下通道建成后,将成为连接伊宁市与察布查尔县的首条天然气水下输送干线,兼具综合廊道功能,预计年输气量2亿立方米,惠及察布查尔县近10万群众。该管线是伊犁州天然气利民管道扩建及南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伊察号’不仅是一条输气管线,更是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的‘黄金通道’。”贺黎明表示,水下隧道贯通将彻底打破伊犁河对两岸交通、能源的天然阻隔,为察布查尔县融入伊宁市都市圈、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注入强劲动能。(记者李亚锋陈天金陈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