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伊犁州依托当地龙头企业,因地制宜,推动科技赋能畜牧业全产业链,提升产品品牌影响力,实现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升级,加快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从传统养殖到科学饲喂,从地方品种到全国知名品牌,新疆托乎拉苏牧业有限公司以饲料改良为突破口,联动多方力量推动新疆褐牛品质升级,不仅让优质牛肉走出新疆,更让周边养殖户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图为朱廷新正在给养殖户讲授饲料配比方法。
10月2日,记者在位于伊宁县墩麻扎镇伊新牛羊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养殖场内看到,新疆托乎拉苏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廷新与合作方卜蜂(中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监谷忠林正聚焦饲料科学改良这一核心议题,细致探讨如何通过优化饲喂方案,让新疆褐牛的品质再上一个台阶。
在新疆褐牛的养殖环节中,饲料是决定牛群生长速度与肉质口感的关键。为把“饲料文章”做细做精,新疆托乎拉苏牧业有限公司一方面引入先进技术与理念,联合专业科研机构对传统饲料配方进行优化升级;另一方面,针对当地常用的棉粕、棉籽壳等原料可能含有游离棉酚的问题,采用科学脱毒工艺处理,从源头确保饲料安全与营养吸收。同时,该公司还根据褐牛犊牛、育肥期、成年牛等牛群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精准配制差异化饲料,为每一头褐牛提供全面均衡的营养供给。
朱廷新告诉记者,通过饲草料的转换、品种改良再到肉质的提升。公司年出栏牛四五千头,生产加工肉泥2000余吨。
如今,新疆托乎拉苏牧业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已构建起一条从饲草料种植、肉牛标准化养殖,到牛羊现代化集中屠宰、牛羊肉精深加工、冷链物流、销售、研发及应急储备的完整全产业链,这不仅让企业经济效益大幅提升,更带动了周边养殖户增收致富。公司与合作社、农户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市场信息等全方位支持,实现从“传统养牛”到“科学养牛”的转变。
伊宁县愉群翁回族乡斯拉木于孜村的养殖户买买提·依斯马依力告诉记者:“以前我们养牛靠的是土方法,现在用科学方法养殖。”
霍城安欣牧业发展有限公司积极推广肉羊经济杂交、智能化云平台管理等现代化养殖技术,有效提升养殖效率与羊只品质,为加快新疆优质畜产品产业集群建设注入新动能。
在该公司的标准化羊舍内,一批9月出生的F1代杂交羔羊生长势头良好。这些羔羊以湖羊为母本,与萨福克等优质肉用种公羊杂交培育而成,展现出显著的生长优势。
霍城县安欣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养殖部场长李强说:“我们做过精准对比,纯种湖羊羔羊日均增重约240克,而杂交羔羊日均增重能稳定达350克。这意味着,它们能提前近1个月,约150天达到出栏标准。而且饲料转化率更高,每增重1公斤体重,能节约10%的饲料成本。”
除了品种改良,精细化管理也成为提升效益的关键。公司为每只羊佩戴电子耳标,依托自主研发的“云牧羊”智能化管理平台,实现羊群动态的实时监测与分析。
该公司养殖部经理张勇介绍:“通过该系统的优化,现在整体的产羔率能达220%,羔羊的成活率也能达97%。”
与此同时,企业持续探索饲料营养优化,积极与科研单位合作开展实验,推动养殖技术再上新台阶。
新疆畜牧科学院饲料所反刍动物营养生理与代谢调控创新团队研究生王博介绍:“现在向饲料中加入的是由骆驼蓬制成的黄酮类提取物,根据以往的研究证明,黄酮类提取物对家畜的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提升有很大帮助,此次实验也是为了探究骆驼蓬提取物对家畜饲料喂养的实际应用价值。”
“目前正在进行植物提取物对湖羊的生长速度及成活率的提升的研究项目。”张勇自豪地说。
记者从伊犁州农业农村局了解到,20年来,伊犁州农业农村局大力推动新疆褐牛、哈萨克羊等畜产品与自治区畜牧科学院在品种改良、科技运用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并推动自治区畜牧科学院与伊犁州畜牧总站就加强专业人才开展培训和实训,已取得一定成效。(记者张亮通讯员马伊热·艾山张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