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5日《伊犁日报》B7版
伊犁州:绘就幸福养老新图景
伊犁融媒体中心记者帕提曼通讯员吐丽娜依
如何让老年群体的晚年生活温暖可感?伊犁州积极探索多元化养老模式,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全州已建成养老机构36所,县级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服务机构建有率达到100%,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全覆盖,基本建成“15分钟养老服务圈”。
全州建成882个老年助餐服务点、94个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为辖区老人提供助餐、助洁、助医、娱乐等6大类19项服务。
老人们一起用餐。帕提曼摄
探索形成“家政物业企业+社区养老”“社工机构+社区养老”“党群阵地+社区养老”“餐饮服务企业+社区养老”“基层医疗机构+社区养老”“养老机构+社区养老”6种运营模式,其中,5种模式被自治区肯定并推广。
高质量实施养老服务人才素质能力提升工程,通过完善激励政策、加大培养力度、扩大人才规模等举措,为养老人才队伍建设制定了“路线图”。
因地制宜发展康养旅居新业态,积极推进伊犁州旅居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
伊犁州持续完善政策措施、加强人才培养、推进智慧化建设、丰富文化活动,全力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让老年人乐享幸福美好的晚年生活。
政府兜底托起幸福晚年
“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9月3日下午,伊宁市社会福利园区内,阳光明媚,绿草如茵,福利园区工作人员组织老人一起过集体生日。
工作人员组织老人一起过集体生日。帕提曼摄
桌上摆着果盘和蛋糕,工作人员点燃了生日蜡烛,唱起生日歌,老人们也跟着拍手、哼唱,脸上满是笑容。随后,大家一起吃蛋糕话家常。清风徐来,把欢声笑语送得很远。
“我在这7年了,住得暖、吃得香,这里就是我的家。”见记者这个“陌生人”出现,70岁的木沙江·于山凑过来,频频竖着大拇指激动地说,“不然,我可能就有一顿没一顿地活着呢!国家的政策真的太好了!”
木沙江离婚后一直住在妹妹家,上了岁数后无法打工,还患了高血压。国家实施兜底养老政策,他被接到福利园区,过上了幸福的晚年生活。
“他们大部分是失能、半失能老人,有的没来之前居无定所;有的突发意外高位截瘫,送来时健康堪忧。”福利园区院长陈玉介绍,“来这儿后,一日三餐荤素搭配,一周不重样。经过精心照料,老人们身体和精神明显好多了。福利园区每个月的生活费有七八万元,全部由财政兜底。”
记者了解到,该福利园区于2018年运营,主要负责全市集中供(收)养的“三无”“五保”老人及孤儿。目前,老人部共有49名老人。
晚饭后,工作人员走进老人房间,为老人测量血压、洗脚、按摩,房间里处处洋溢着温馨与关怀。
近年来,伊犁州持续聚焦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发挥福利机构“托底线、保民生”兜底保障作用,不断强化“一老一小”帮扶力度,持续提高养老机构从业人员的生活照料、医疗康复、生活护理、临终关怀等服务水平。
“我们就想让老人们吃好、住好,给他们提前准备换季衣物、发零用钱,让他们在这里开心地度过晚年。”陈玉说,园区从完善个性化照护服务、优化居住环境、丰富文娱活动等方面入手,不断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让老人们切实感受到满满的幸福。
社区养老打造家门口的幸福
9月4日,在伊宁市伊犁河路街道海棠路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工作人员正带着老人做保健操,开启活力满满的一天。
工作人员为老人洗脚、按摩。帕提曼摄
海棠路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于2024年8月建成使用,中心设备齐全、环境舒适,可为辖区老人提供集生活照料、健康护理、文化娱乐于一体的多元服务。
做完保健操后,老人们有的练琴,有的围坐在一起聊天、进行剥蒜等脑力训练,还有人放起音乐,相邀跳舞,现场氛围欢乐又温馨。
“这里吃得好,住得舒服,还有人陪着,我很好,你放心。”98岁的王兴荣与女儿杨如风视频通话时说。
“今年孙子出生了,我得来照顾,但放心不下卧床不能自理的妈妈,愁得我睡不着。幸好有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解了我的后顾之忧。”视频中,杨如风欣慰地说。
93岁的李新汗是这里的“老人”了,之前,他跟女儿一起生活,女儿每天中午一下班就赶回来给他做饭,很辛苦。李新汗独自在家也倍感孤独。现在每天有护工早晚接送,吃得好,还有老伙计陪着下棋聊天,享福了。
老年助餐服务是需求量最大的养老服务之一。
宫保鸡丁、红烧茄子、素炒油麦菜、蛋花汤……中午时分,日间照料中心的社区食堂饭菜飘香,老人们围坐在餐桌前,边吃饭边唠家常,不时传出阵阵笑声。
“年纪大了,最怕买菜做饭,社区食堂不仅实惠,菜品样式也多,解决了老年人的吃饭难题。”68岁的辖区居民刘爱华高兴地说,儿女不在身边,她和老伴儿经常来这里就餐。
日间照料中心站长李文慧说:“对早上来、晚上回的老年人,我们提供接送服务;对长期入住的老人,配有专业的服务团队。”
近年来,伊犁州积极打造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探索养老助餐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进优质社会企业、盘活利用公共资源、依托互联网平台等多种方式,为老人打造“互联网+”一刻钟养老服务圈。
创新服务助老人绽放多彩晚年
下午时分,在伊宁市东城花园小区内,辖区老人和伊犁银河谷康养院的老人们一起坐在院子里,观看爱心文艺演出。一个个精彩的节目,为老人增添了乐趣,大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老人们在做手工剪纸。资料图
记者在伊犁银河谷康养院看到,这里环境舒适,餐厅、文娱活动室、康复理疗室、书画室等一应俱全。康养院还与伊宁市喀尔墩乡卫生院合作设立了嵌入式医务室,提供康复训练、针灸理疗等服务。多元化服务触手可及,让老年人的生活有“医”有“乐”。
“在这里,我有热乎饭吃,有同伴聊天,有医生关注身体情况,很不错。”90岁的王爱华说。
在伊宁市上海路街道江南社区活动中心,不时传来阵阵欢声笑语。辖区老人在这里学习跳舞、打乒乓球,合唱室、舞蹈室里也不时传出悠扬的弹琴和合唱声。
“这里有中医养生棒队、太极队、柔力球队,大家根据自己的爱好参加学习和健身活动,生活很充实,既能学新知识,又能一起说说笑笑,很快乐。”辖区居民张敏高兴地说。
辖区老人和伊犁银河谷康养院的老人一起坐在小区院子里观看爱心文艺演出。帕提曼摄
近年来,伊犁州持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通过政策扶持、资源整合和志愿服务,努力为老年人营造“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环境。除开展健康讲座、文艺会演、志愿服务等活动外,持续推进老年教育进社区工程,在州直县市、街道打造教学点,以“银发求学”丰富老人晚年生活。
伊犁州通过精准施策,推出一系列务实举措,更好地满足了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持续增进了民生福祉。
“我们将持续加快健全养老服务网络速度,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不断优化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专业支撑、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供给格局,让老年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伊犁州民政局一级主任科员万清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