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野千里“丰”景如画全产业链赋能农业强州
——伊犁州大型直播活动“丰收正当时”全景展现现代农业全产业链秋收新图景
金秋时节,伊犁河谷稻浪翻滚、果挂满枝,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9月23日,农历秋分,我国迎来了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今年的主题是“庆农业丰收享美好生活”。当日,伊犁融媒体中心联合霍尔果斯市、霍城县、伊宁县、昭苏县、特克斯县、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新源县共7个县市融媒体中心,与伊犁州农业农村局共同策划推出《秋收正当时——探访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服务》大型直播活动,通过记者连线,以镜头展示田间地头、产业基地与科技园区,全方位、多维度呈现伊犁州在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中的创新实践,解读粮食丰产密码,与云端观众共庆辉煌时刻。
玉米丰产:科技赋能创纪录
“现在镜头里的玉米地一片金黄,收割机正忙着收割,场面热火朝天!”直播伊始,前方记者黄静连线秋收现场,拉开了伊犁玉米丰收的序幕。面对直播间观众的期待,伊犁州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姚文飞亮出了“成绩单”:2025年,伊犁州玉米种植面积达474.97万亩,其中玉米制种55.58万亩,目前已收获80万亩左右。更值得关注的是,伊犁州已连续3年成为全疆最大、全国第二大玉米制种产业基地,年产量超35万吨——全国每100粒玉米种子中,就有20粒来自伊犁河谷,可保障1.2亿亩农田用种需求。
高产的背后,是科学机制的支撑。姚文飞介绍,自2023年实施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以来,伊犁州接连创下全国玉米百亩方、千亩方、万亩方、十万亩、百万亩最高单产纪录,百亩方、千亩方单产均突破1500公斤,还建成全国首个百万亩玉米单季吨粮田。2024年,伊犁玉米亩均产量749.2公斤,分别比全国、新疆平均水平高出309.7公斤、112.6公斤;2025年9月,全国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技术观摩与培训会在伊犁召开,180余位全国农业领域专家现场实测察布查尔县1200亩攻关田,产量达1596.75公斤/亩。“这得益于‘四良一机制’的落地:党委政府高位推动建立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再通过良田、良种、良法、良机配套,真正实现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姚文飞说。
稻渔共生:一水两用效益倍增
“稻香里藏着蟹肥,‘一水两用’既能种稻又能养蟹,这模式太赞了!”随着镜头切换到前方记者任家莉所在的稻田蟹现场,稻渔综合种养这一生态循环模式成为网民关注的焦点。
在察布查尔县、伊宁市和新源县,近4000亩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展现出生态循环农业的活力。稻香蟹肥的景象背后是“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的创新实践。
姚文飞介绍,伊犁州直依托丰富的水稻种植资源,自2015年起大力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在渔业项目、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及江苏省援疆力量的支持下,察布查尔县、伊宁市、新源县累计推广面积近4000亩,稻鱼、稻蟹、稻虾总产量超100吨,实现了生态保护与农民增收的双赢。
数据最有说服力:传统高产水稻田亩产稻谷880公斤、出米600公斤,产值约4000元;而稻渔共生模式下,水稻亩产虽降至400公斤(出米250公斤,产值2000元),但每亩可额外收获30公斤蟹、虾、鱼等水产品,产值达2400元,综合亩产值提升400元。“‘一田多收’不仅优化了产业结构,更让农民的腰包实实在在地鼓了起来。”姚文飞说。
特色产业:多元发展促增收
在特克斯县的千亩苹果园里,红彤彤的果实挂满枝头。这片丰收的果园,是伊犁州推动林果业提质增效的缩影——通过推广标准化种植、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引进优质新品种,建设高效节水灌溉设施,果品品质与产量显著提升;同时,当地通过集中培训培养的30名“土专家”提供技术指导,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订单农业,并借助电商平台与冷链物流,让好果子卖出好价钱。
昭苏县作为新疆最大的春油菜产区,素有“中国油菜之乡”的美誉。2025年伊犁州直油菜种植面积20.56万亩,2024年昭苏县春油菜分别刷新全国最高单产、千亩方、万亩方高产纪录。每年6月底至7月,万亩油菜花盛开,昭苏县以花为媒、以农造景、以景带旅,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实现油菜种植与观光旅游的融合发展。
在新源县,红玛瑙般的树莓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树莓种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全靠人工采摘,直接带动了当地群众就业。”姚文飞说,这类特色产业不仅充实了农民的“钱袋子”,更成为乡村振兴的“金色名片”。霍城县惠远镇湟渠村的“红薯村”名号同样响亮,这里的红薯因充足光照、便利灌溉,口感软糯甘甜,每年采收季都吸引全疆各地的批发商前来收购。如今,村里还在探索红薯深加工,进一步提升附加值。
智慧农业:科技创新引领未来
在霍尔果斯,现代农业的“智慧感”扑面而来。霍尔果斯农业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现代农业为依托,遵循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大力发展现代智慧农业,打造科技农业产业和文旅产业相结合的现代农业田园综合体,成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的典范。
“智能化种植、精深加工产业链、数字农业推广,这些都是伊犁州农业现代化的缩影。”姚文飞表示,从传统种植到智慧农业,从单一产出到三产融合,伊犁州正逐步构建起覆盖“种、产、销、游”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
全产业链:现代农业的新篇章
如今,伊犁州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业产区。从玉米制种到稻渔共生,从林果提质到农旅融合,从智慧农业到精深加工,伊犁州正沿着现代农业全产业链的道路稳步前行,不仅呈现了伊犁河谷的丰收盛景,更勾勒出一条“政策护航、科技赋能、产业融合、农民增收”的现代农业路径。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辉煌节点,伊犁州以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的丰硕成果,绘就了一幅伊犁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的丰收新图景,交出了一份乡村振兴、农业强州的优异答卷。在这幅丰收的美丽画卷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金灿灿的玉米、肥美的稻蟹、红彤彤的苹果,更是伊犁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坚实步伐和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
“希望每一位朋友,今年都能有个大丰收。”记者韩莎莎的祝福,也正是伊犁州现代农业发展的真实写照。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丰收不仅是季节的礼赞,更是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的必然结果。(记者史雪红杨林蔡立鹏阿合卓力·叶尔努尔韩莎莎黄静任家莉通讯员李秋慧王晶瑜曹小娟佳娜提·阿克帕尔江李仁连房雪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