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落幕的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新疆赛区决赛中,伊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取得了2金4银3铜的耀眼战绩。这不仅刷新了该校在此项最高等级的双创大赛参赛史上的最佳纪录,更实现了全疆中职院校在此项赛事中金奖“零的突破”,为新疆职业教育的双创实践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辉煌成绩的背后,是江苏省“组团式”教育援疆团队的深度赋能与学校锐意创新的共同结晶。
作为江苏省“组团式”教育援疆示范单位,伊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发展获得了系统性、全方位的强力支撑。江苏援疆团队不仅带来了先进的职教理念和管理经验,更成为连接东部优质资源与伊犁发展需求的坚实桥梁。此次创新大赛取得重大突破,正是“组团式”援疆精准发力、东西部智慧深度协同的生动体现。
伊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9支入围决赛项目团队全部获奖。
“组团式”赋能,铸就东西协创核心引擎
金奖项目《北斗农机——全场景农机自动导航引领者》的诞生,完美诠释了“组团式”援疆的催化作用。江苏团队依托后方强大的科研资源网络,精准引入东部技术高地的前沿成果,与新疆广袤的农业场景深度融合,构建起“东部研发+新疆应用”双基地模式。在援疆教师的全程指导下,项目团队依托学校构建的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孵化体系,实现了数十项成果的积累,创新与实战能力得到质的飞跃,最终在强手如林的职教赛道力压众多职业本科学校、高职院校勇夺小组第一并一举摘金。
金奖项目“北斗农机”汇报人党炜杰(伊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应用23603班学生)现场比赛中。
双核驱动,苏伊携手孕育文化创新硕果
另一金奖项目《兽首——人机复合工艺furry圈兽装潮品专家》,则是“组团式”援疆推动民族团结与技艺融合的典范之作。在江苏援疆团队的积极牵线下,伊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与无锡职业技术大学缔结为民族团结进步友好学校,广泛开展“手拉手”结对活动。项目深度融合伊中职精湛的民族服饰工艺与无锡职大优势学科人工智能技术,开创“技能+科技”双核驱动的融合创新模式,打造出独具魅力的“可穿戴的潮玩文物”。项目充分利用伊中职校内服装产业学院的丰富资源,实现了从设计、生产到量产与定制双轨并行的创新闭环。
从理念到实践,锻造服务边疆发展的创新引擎
备赛过程中,江苏援疆教师将先进的教学方法、双创项目培育范式、双创大赛参赛经验倾囊相授,多次开设线上线下辅导讲座,全覆盖走访挖掘项目金种子,高规格组织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立项和创新创业大赛校赛,全面发动大赛项目报名,为优秀项目最终站上区赛决赛舞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两地师生并肩战斗,在朝夕相处、共同攻坚中结下深厚情谊。这种深度的“交往交流交融”,不仅为项目成功提供了强大保障,更成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鲜活“伊中职实践”。
银奖项目“绎沃柯”负责人周昭域(伊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气设备23103班学生)现场比赛中。
“组团式”教育援疆,为伊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注入了强劲的创新动能。学校正将“打造新疆最好的创新型中职校”的坚定承诺,加速转化为驱动区域发展、服务农业强国与文化繁荣的澎湃引擎。此次大赛的辉煌战绩,是“组团式”援疆战略结出的硕果,更是全国职业教育东西协作、协同育人的成功典范。(通讯员徐进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