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眼前即将通车的伊犁河三桥,石环脸上不禁挂上了笑容:“以前从家里到察布查尔县开车需要40多分钟,等到这个月底通车以后,只需要15分钟就能到了。”
8月12日,建设中的伊犁河三桥。王富杰摄
9月8日,“砥砺奋进七十载天山南北谱华章”大型集中采访活动采访团一行来到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遇见了家住伊宁市、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经营超市的石环。
石环的家在伊宁市北京路街道银河社区葛洲坝小区,每天早晨要开车到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晚上超市打烊后再返回家中,虽然伊宁市距离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直线距离不到20公里,但一条伊犁河却把两座城市隔在南北两岸。1975年伊犁河大桥通车之前,往返两城之间的群众要靠坐木船渡河,当时河两岸修建了渡口,几艘木船拉载着商人、群众和粮食、牲畜等货物往返伊犁河两岸。
为了方便伊宁市和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两地群众的生产生活,1975年7月5日伊犁河上第一座大桥正式通车,生活在伊犁河两岸的群众至此告别了渡口和渡船,骑着自行车、赶着马车通行在两座城市之间。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伊犁州各族群众的生活得到极大改善,往返于伊宁市和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之间的客流量也越来越大。伊犁州不断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力度,从1975年至2025年先后在伊犁河上架起了7座大桥。从T形钢构桥到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再到两塔三跨矮塔斜拉桥,一座座桥梁宛如一道道彩虹,将两座城市连接在一起,共同绘就了幸福生活的画卷。
“正在建设的伊犁河三桥是国内首座三塔四跨‘O’形矮塔斜拉桥,是一座长2028米、宽23.5米、总投资6.24亿元的特大桥。”伊犁河三桥项目负责人吴巨超说。
吴巨超说,伊犁河三桥共设54对斜拉索,最细索体直径仅为111毫米,可承载400吨拉力,独特的造型给施工带来了很大挑战。为了保证桥梁施工顺利完成,整座桥施工采用了挂篮悬臂浇筑、钢主塔预制拼装、预应力张拉等施工工艺,在3座“O”形主塔建设过程中通过智能信息化平台以及监控量测系统对施工全过程进行监测,确保桥梁达到设计要求。施工过程中,已取得8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4项工程建设工法。
“伊犁河上现在已经建成7座桥梁,通车桥梁5座,我们希望能够通过不懈努力,为伊犁人民建一座安全、美观、实用的新桥。”吴巨超说,预计本月底伊犁河三桥可以具备通车条件。
伊犁州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周向强说,伊犁河三桥通车后将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伊宁园区至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的车程缩短近1小时,有效破解伊犁河南北两岸联通瓶颈,助力特色农产品外运以及旅游环线的形成,为加速构建区域快速路网、促进“两霍两伊”一体化发展、服务“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推动边疆繁荣稳定注入强劲动力。(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宋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