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融媒体中心讯(记者杜磊黄静何荣通讯员李文鹏)9月7日,伊犁州传来令人振奋的喜讯——昭苏县春小麦高产示范基地实收测产创两项全国高产纪录,一举创下全国优质春小麦最高单产、全国春小麦千亩方高产纪录。
图为测产现场机械化收割春小麦。李文鹏摄
9月5日,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组织新疆农业大学、新疆农业科学院、石河子大学、新疆农垦科学院等单位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根据农业农村部《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办法》要求,对昭苏县胡松图喀尔逊蒙古族乡喀塔尔托别村春小麦高产创建基地进行实收测产,测产的春小麦高产示范田总面积1080亩。百亩攻关田随机实收3.56亩,亩产达到850.21公斤,千亩创建田实收232.8亩,亩产达到721.02公斤。
记者从新疆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了解到,以上两项单产分别创全国优质春小麦最高单产纪录、全国春小麦千亩方高产纪录;此外,百亩攻关田实收112.2亩,亩产达756.1公斤,刷新伊犁河谷百亩方高产纪录。
图为工作人员正在测水分和杂质。李文鹏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梁晓东说:“这块田种植的是粮春1758,这个品种多次打破新疆和全国的春小麦高产纪录,今年我们通过品种引进、种肥分离和精量播种技术、化控及病虫害绿色防控、水肥运筹等技术的综合利用实现了高产。”
昭苏县胡松图喀尔逊蒙古族乡喀塔尔托别村种植大户陈廷周说:“在各级农业技术员的全程指导下,我引进了新品种,全程采用科学种植模式,高产结果让我的信心更足了。”
2025年以来,伊犁州立足打造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的战略定位,深入实施粮油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坚持州县乡村四级领导包联高产创建机制,持续深入开展“一师两员”到田、进场、入园“比学赶超”行动,403名领导包联小麦高产示范田1185块、37.77万亩,引进自治区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新疆农科院研究员李建疆团队联合开展高产科技攻关,集成推广精细整地、选用优质高产品种、导航播种、缩行增密、水肥一体化、一喷三防、无人机植保等关键技术;打好“良田”基础,大力推进以节水滴灌为核心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做好小田变大田、旱田改滴灌、“引水上山”等工作,新建高标准农田44.45万亩;抓住“良种”核心,继续对小麦种子进行补贴,已累计发放小麦补贴资金5036.01万元,加快新老品种更新换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