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伊犁州迎来了旅游热。面对持续攀升的客流,伊犁各地完善旅游服务设施、丰富旅游业态、提升服务质量,为游客提供了更优质、多元的旅游体验。
7月15日,在伊犁老城文化旅游区“其文化”商业区,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通过传统手工艺展示和民俗项目体验,饶有兴趣地了解民俗文化。
在伊犁老城文化旅游区“其文化”商业区,游客正在选购手工艺品。
“其文化”展示区是伊犁老城文化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今年建成投入使用,展示内容在旅游区原有非遗手工艺品、皮革制作、木工和铁艺作坊、刺绣、沙粒画、手工冰淇淋等项目的基础上,今年还新增了舞蹈体验项目和互动设施,游客不但可现场观看制作过程,还进一步丰富了游客的沉浸式体验。
萨迪克江·苏比在伊犁老城文化旅游区“其文化”商业区经营了一家特色商品店,他告诉记者:“沙粒画、陶瓷都是我们纯手工制作,店里的游客特别多,一天可销售2万多元。店里的商品全国包邮。”
据了解,“其文化”商业区共5000多平方米,以文化、商业、餐饮为主,商业区聚集了许多从事传统技艺的手工艺者,让游客在观赏喀赞其历史传统建筑风貌的同时,也能体验喀赞其各民族的手工技艺,领略喀赞其文化融合的美。
伊犁老城文化旅游区接待部工作人员依木兰·普拉提说:“今年,为迎接旅游旺季的到来,我们对景区进行了提升改造,人行道、水系、绿化、外立面等全面升级,目前地下停车场已竣工。景区马车从去年的45辆增加到70辆,观光车从10辆增加到20辆,每天游客接待量近2万人次。”
在昭苏天马旅游文化园,骑手正在与马进行互动表演。
7月15日,在昭苏天马旅游文化园,一场精彩绝伦的马术表演正在上演。在现场观众的欢呼声和掌声中,马术表演者策马疾驰,在马背上完成一个个惊险的表演动作。“姑娘追”的浪漫洒脱、速度赛马的惊心动魄、马背特技的精彩绝伦……轮番上演的各类表演,将传统骑术与现代观赏性完美结合,为现场观众带来极致的体验。杭州游客蒋女士说:“马术表演很震撼,既有单人秀又有双人秀,尤其是万马奔腾的场面让我大开眼界,很值得在现场体验。”
在园区的骑乘体验区,前来骑乘的游客络绎不绝。为满足游客的多元需求,骑乘俱乐部匠心独运,设置了新手体验、野骑、马术课等项目,让不同年龄段、不同骑乘水平的游客都能感受到骑乘的魅力。西安游客张毅华第一次来昭苏县,就被这里浓厚的马文化氛围感染,充满期待地开始了她的草原骑行初体验,对于骑乘体验赞不绝口。她说:“昭苏县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我们骑在马背上,看着蓝色的天空、白色的云彩,感觉非常棒。”
游客对伊犁马的喜爱,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市场价值。目前,昭苏县开展有赛马竞技、专业骑乘、马术表演、马匹调训、青少年马术夏令营等项目,该县马产业已成功突破单一的畜牧模式,开辟出多元繁荣的景象。
昭苏县天马旅游文化园马术骑乘俱乐部负责人吾音说:“我们的马术娱乐骑乘包括骑乘、名马拍照、野骑等内容,设有专业的马术教练、讲解员,目前游客比较多,不仅能让更多人喜爱马术,也能让昭苏县的好风景被游客们看见。”
当前,伊犁州致力于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和千亿级文旅产业集群目标,深入实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着力构建“全域+全季+全时+全龄+全业”旅游格局,打造处处是景点、全域是景观、满眼是景色的旅游业态。伊犁老城文化旅游区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那拉提争创世界级旅游度假区,喀拉峻创建世界级旅游景区,喀赞其民俗旅游区创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以重点景区扩容提质为牵引,加快滑雪旅游度假地、乡村旅游重点村、康养旅游示范基地、研学旅游基地、等级民宿、自驾营地等特色旅游品牌建设,形成“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品牌矩阵。加快伊犁伊宁国际机场迁建、伊宁—阿克苏铁路、奎屯—独山子—库车高速公路、那拉提机场改扩建等重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便游客来伊犁旅游。将投资53亿元,实施61个重点文旅项目,把伊犁河谷、天山世界自然遗产“两条走廊”串联成线;加快25座高等级酒店建设进度,投入使用13座,力争年内新增床位1万张以上,全面补齐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短板,提升游客接待承载能力。
据了解,今年1月至6月,伊犁州直累计接待国内游客4040.43万人次,同比增长11.72%;游客花费357.52亿元,同比增长31.14%。(记者赵晓芳来迪娜通讯员袁诗祥李仁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