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在霍城县三道河乡大柳树村的小麦田内,大型联合收割机开足马力收割着金灿灿的小麦,紧随其后的伊犁州农机推广总站及霍城县农机站工作人员正随机选定采样区开展机收损失监测调查工作,通过捡拾掉落的麦粒并称重,测算出机收损失率,为全力保障粮食颗粒归仓奠定基础。
图为霍城县三道河乡麦田机收现场。杜磊摄
当前,正值伊犁州直冬小麦收割关键时期,州直各县市机收损失监测调查工作也随即展开,对发现损失率高的机具及时整改,以监测调查促进减损工作落到实处。
根据农业农村部2022年修订的《小麦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指导意见》,机收作业质量标准要求损失率不高于2%;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印发的《2025年“三夏”小麦、玉米、大豆生产机械化技术指导意见》要求,小麦机收损失率控制在1.2%以内。
图为机收损失监测调查现场。杜磊摄
当日,在三道河乡大柳树村小麦田机收损失监测调查现场,工作人员扒开麦茬,仔细查找掉落的小麦。经过对两个地块两台机械的监测显示,机收损失率分别是0.18%和0.56%,符合机收作业质量标准。
维护粮食安全需单产提升与机收减损双轮驱动,小麦机收如何控制损失率?伊犁州农机推广总站高级工程师吴晓莉给出了答案:农机“少掉粒”,农机手增意识、强技能。
据了解,为挖掘农作物机收减损潜力,近年来,伊犁州农业农村部门不断利用冬季大培训时机,大力宣传机收减损技术,指导农机手规范作业,减少机收损失。要求农机手不要只追求效率而不关注机收质量,要调整好机具,提高作业技能水平,又好又快完成粮食收获任务。同时,鼓励农民购置先进适用、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的收获机械,加快淘汰老旧收获机械,促进智能绿色高效收获机械的应用。在机具检修期间,给农机手发放《农机具检修技术》和《主粮作物机收减损指导意见》宣传册,让农机手将机具调整好、修理好,以确保最佳作业状态。
霍城县惠远镇新城村农机手张琪说:“我从事收割机行业已有14年,对收割机设备进行了4次更新,这是因为国家政策对农机补贴力度较大,可以买到越来越先进的机械。此外,农机部门每年对农机手进行技术培训和安全作业指导,农机手的技术越来越成熟,作业效率越来越高,机具收获的损失率越来越低,可以更好地服务广大农户。”
伊犁州农机推广总站还给各县市和各乡镇场发放了机收减损监测工具,培训监测方法,发现损失率高的机具及时整改,真正以监测调查促进减损工作落到实处。
与此同时,州直还以“精细高效、提质减损”为主题,开展了小麦、玉米、水稻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活动,引导农机手在生产实践中精操作、比技能、展风采、作贡献,全力保障粮食丰收到手、颗粒归仓。
《2024年伊犁州农业农村局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工作进展情况报告》显示:2024年小麦平均机收损失率为0.52%,比2023年的机收损失率0.63%减少0.11%;玉米平均机收损失率为1.25%,比2023年的机收损失率1.55%减少0.30%;水稻平均机收损失率1.75%(国家标准要求半喂入式水稻收割机损失率小于等于2.5%),大豆平均机收损失率2.5%(国家标准要求大豆联合收获机损失率小于等于5%),油菜平均机收损失率6.5%(国家标准要求油菜联合收获机损失率小于等于8%)。
三道河乡大柳树村种植户于春东今年种植小麦500余亩地,目前已收割了460亩地,亩产量在500公斤以上。近几年,伊犁州高度重视机收减损工作,让他家小麦的收获量明显提高,每亩地可多收3至5公斤。
于春东说:“抓机收减损既能维护粮食安全,又能保障农民的利益。如今农机具越来越先进,农机手通过培训,操作水平提高了,收割粮食时浪费越来越少,亩产量越来越高,进一步提高了我们的经济收入。”
吴晓莉告诉记者,减损就是增产,“十四五”期间伊犁州农机推广总站大力开展机收减损工作,紧紧围绕收获机械、机手操作这两个关键要素,不断强化宣传动员、机手培训、技术指导、装备升级、质量管理、政策引导及服务保障,全方位提升粮食收获质量,达到节粮减损、助农增收的目的,让更多“丰收在望”变成“丰收到手”。(记者杜磊韩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