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伊犁州总工会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职工技能提升、权益保障、文化浸润深度融合,努力打造“思想铸魂、技艺赋能、服务筑基”三位一体工作体系,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职工教育引领之路。如今,全州干部职工队伍正以“硬核力量”之姿,成为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思想铸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熔铸职工精神血脉
伊犁州总工会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作为职工教育的“根脉工程”,通过“润物无声”的引导教育,让“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种子在职工心田生根发芽。
开展以“讲法治、讲团结、讲历史、讲民族、讲文化、讲认同”为主要内容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疆“四史”宣讲,深入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劳模宣讲团”“草根宣讲员”作用,深入工厂车间、乡村社区、矿山学校开展宣讲活动,劳模们用亲身经历,用创业奋斗的故事,激励更多职工立足本职,奋发有为。
加强工会阵地建设,积极争取县市党委、政府支持,争取自治区总工会专项补助项目资金7300万元,建成工人文化宫3个,在建工人文化宫6个;建成工会驿站523个;建成“司机之家”7家;伊犁劳模馆生动诠释着“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真谛,成为广大干部职工的精神家园。
技术赋能:产业工人改革激活发展动力
围绕推进伊犁高质量发展,伊犁州总工会将打造高素质职工队伍融入产业工人改革“全链条”,推动各族职工学知识、学技能、学本领、攻难关,更好服务伊犁经济和社会发展。
聚焦自治州“10+1产业集群”建设,开展各类劳动和技能竞赛1784场,参与单位3714家,职工26.09万人。广泛引导职工创新创效,荣获各类创新成果17544项,其中荣获在“五小”创新成果项目17214项、劳模引领项目281个,关键核心技术项目49个,累计获得奖励资金825.48万元,涌现出张秀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等25家自治区级劳模创新工作室。
持续强化江苏工会援疆支持,发挥江苏工会APP“伊犁馆”农副产品展销平台作用,帮助销售伊犁特色农产品500余万元。组织劳模职工赴江苏疗休养和学习考察,在交流合作中促进观念更新、技术升级、技能提升。深化产业援疆,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通过产业园共建、组织专场招聘会等方式促进民生和就业。
服务筑基:以普惠保障织密职工幸福网络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动摇,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融入职工权益维护、困难帮扶等“暖心工程”,构建“无差别化”服务体系,让各民族职工共享发展成果。
“工会+法院+人社”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机制,排查职工风险点498个,化解欠薪线索970个,涉及职工5621人,金额2502.41万元。困难职工帮扶资金3453.84万元精准滴灌,帮扶困难家庭7399户次,4674户实现脱困,特克斯县职工阿依夏木·吐尔逊感慨:“工会让我重新挺直了腰杆!”
积极推进“职工互助保障计划”“技能提升补贴”等数字化服务,28.22万名职工参加互助保障,为3.58万名职工报销医疗费1177.24万元。新源县职工王强通过小程序申请到技能提升补贴后,激动地说:“这是工会给我们最实在的‘团结红包’!”
以“工会担当”书写边疆民族团结新答卷
从工厂车间的“技术攻关”,到驿站角落的“茶叙交融”。从企业职工的教学帮带,到乡镇社区里的服务共情......伊犁州总工会不断扩大教育引领的覆盖面,在融情聚力中不断铸牢各族职工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基,更探索出一条工会参与社会治理的创新路径。
实践证明,职工教育引领工作唯有“接地气、聚人气、有生气”,方能“入脑入心、见行见效”。面向未来,伊犁州总工会将持续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向职工家庭延伸、向社会生活渗透,让民族团结之花在广大干部职工心中绽放,让“五个认同”在职工心中扎根。在伊犁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上,广大干部职工正以“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情怀,共同绘就“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壮美画卷,为伊犁高质量发展注入永不枯竭的“团结动能”!(记者刘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