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第26个中国记者节的荣光与初冬伊犁各行业年末冲刺的热火朝天交织,本周的这片土地上,既有新闻工作者以专业与坚守书写的时代答卷,也有融媒专题勾勒的70年变迁画卷,更有凡人善举流淌的温暖底色,还有各领域奋进勃发的蓬勃力量,每一则新闻都是伊犁发展脉搏的生动体现,每一个片段都是伊犁故事的鲜活注脚。
在记者节到来之际,伊犁融媒体中心举办的“践四力·凝初心·启新程”庆祝活动,不仅是各族新闻工作者欢聚的盛会,更是对自身工作的一次深刻回望。
新闻工作者“用脚步丈量、用慧眼发现、用头脑思考、用笔端抒发的生动实践”,充分彰显了伊犁媒体人的专业素养与责任初心。他们穿梭于田间地头、口岸现场、项目工地,将伊犁的发展变迁、百姓的喜怒哀乐转化为鲜活的文字与画面,让更多人看见伊犁的历史厚度与生活温度,这份坚守与付出,正是记者节最珍贵的意义所在。
伊犁的每一点改变都值得被记录。
随着“见证70年·我爱伊犁”系列融媒专题完成55期作品推送、正式收官,一场近两个月的“时光回望”为我们呈现了伊犁70年变迁的生动图景。专题创新采用融媒形式,让“时光对话”有了鲜活载体,将抽象的“70年变迁”变得可触可感、直击人心。5872.1万人次的话题浏览量,不仅是传播数据的亮眼,更证明了“凡人故事”的强大感染力。当伊犁人的生活故事被真实记录,当他们的梦想与时代同频共振时,这样的“伊犁故事”自然能引发广泛共鸣,让外界看到一个既有历史沉淀、又充满生活气息的立体伊犁。
同样的本周,那些不期而遇的温暖细节,更让我们感受到伊犁人心向善的动人底色。网友@是小野酱啊发布的视频里,骑行至尼勒克县喀拉苏乡的她,因天色已晚想在哈萨克族老夫妇院子里搭帐篷借宿,却被热情邀请进屋内款待,离别时双方依依不舍,老人一句“这是件小事,不能让她住在院子里啊。房子宽敞,心也宽敞。都是一家人”,道尽了新疆人刻在骨子里、融入血液中的善良与热情,这生动的一幕,将好客的民族传统化作了待人的真心,展现了伊犁各族群众互帮互助、亲如一家的深厚情谊。此外,伊犁州收藏家协会副会长郝连金向州博物馆无偿捐赠了1121件收藏品,这也是州博物馆自成立以来从民间获赠的最大规模藏品,这份对文化传承的热忱,同样是温暖伊犁的重要注脚。这些平凡日子里的善意与坚守,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如冬日暖阳般浸润人心,成为伊犁最动人的“名片”,也生动诠释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基层的鲜活实践。
与此同时,本周的伊犁也处处涌动着奋进发展的蓬勃力量。
初冬的都拉塔口岸车流不息,崭新的“三进五出”通道上,满载货物的重型卡车有序前行,引擎低鸣与智能查验设备提示音奏响边境口岸的繁忙晨曲;伊犁州自然资源局、财政局联合申报的新疆西天山伊犁河谷生态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成功入选2025年国家示范项目名单并获中央财政3亿元奖补资金,将以科学修复措施守护伊犁生态底色;伊宁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300万人次,刷新自开航以来纪录,成为新疆航空市场复苏与区域经济社会蓬勃发展的见证;“冰雪胜境美哉伊犁”2025年伊犁冬季旅游推介会在重庆举行,让山城热辣与雪域壮美碰撞出文旅合作新火花;伊犁州文化馆组织演出的冬不拉弹唱《青川河》,从全国众多参评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第二十届“群星奖”音乐类奖项,成为新疆唯一获此殊荣的作品,彰显伊犁文化魅力;州农业科学研究所科研团队即将奔赴海南开启新一轮南繁育种工作,州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预估超5亿元、高新技术企业达357家,科技创新综合实力稳居全疆第一梯队……从交通枢纽的繁忙到生态保护的发力,从文化事业的繁荣到科技创新的突破,从文旅推介的探索到农业科研的深耕,伊犁在各个领域多点开花,以实实在在的成绩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答卷。
新闻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就是用笔墨记录时代,用故事联结情感,用真心传递善意。未来,期待更多人聚焦伊犁、记录伊犁、讲述伊犁,让这片土地上的故事持续温暖人心、凝聚力量,让伊犁的明天更加美好。(蔡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