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的伊犁河谷,既有粮田麦地金色丰饶,瓜果处处飘香的丰收场景,也有项目建设的热潮涌动;既回荡着文化交流的弦歌,也充盈着团聚的暖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喜庆氛围日渐浓厚之际,这片土地上的每一次脉动、每一份收获,都在诉说着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更彰显着边疆大地生生不息的活力。
从霍城县春播大豆创自治区单产纪录到伊犁成为全国首个百万亩玉米“吨粮田”地区,农业领域的每一次突破,都是对“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生动实践。这些沉甸甸的果实,不仅筑牢了粮食安全的根基,更让千家万户的饭碗端得更稳、更牢。伊犁的农业发展,是自治区70年发展成就的缩影。它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深刻内涵。
国道218线那拉提至巴仑台公路的加速推进,伊阿铁路的先期开工,独库高速公路的初步设计获批……一项项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如同一条条巨龙腾飞,打破了地理阻隔,为伊犁融入区域发展大局搭建起坚实的骨架。而霍尔果斯铁路口岸第7000列中欧班列的提前启程,更是将伊犁推向了开放前沿,展现了其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独特价值。伊犁的交通建设,不仅提升了区域互联互通水平,更为其经济社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江苏省文化馆与伊犁州文旅部门的深度交流,扬州琴筝协会跨越千里的古筝捐赠,不仅让江南雅韵与边疆风情交相辉映,更在语言相通、文化互鉴中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而江苏省援疆医疗队成员与二十年前的患者重逢相拥的温馨场景,更是跨越时空的温情见证,彰显了各民族守望相助、共筑家园的深厚情谊。文化的交融与情感的共鸣,为伊犁的发展注入了最深沉持久的精神动力。
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改善民生。在伊犁,从霍城县晃晃村的“诗意田园”到特色民宿的兴起,从农业丰收的喜悦到交通建设的加速推进,每一处变化都彰显着民生改善的坚实步伐。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不仅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更为伊犁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站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伊犁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书写着新时代边疆发展的新篇章。从产业升级到交通突破,从文化交融到民生改善,伊犁的每一步前行,都是对自治区70年发展成就的继承与升华。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伊犁将继续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人民为中心,绘就更加辉煌的发展蓝图,为新疆乃至全国的发展贡献更多“伊犁力量”。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让我们共同期待伊犁更加美好的明天!(蔡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