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伊犁州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用产业化方式发展农业,不断提升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建设水平,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图为技术员在种植基地查看鲜食玉米的出苗情况。卡米拉摄
4月26日,在伊犁天一农业有限公司万亩种植基地,技术员刘彦林正认真查看鲜食玉米的出苗情况。在另一片地里,几十名务工人员正在进行勾苗,以保证出苗率,提高产量。种植基地因采用了水肥一体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不仅节省了用水量,更便于鲜食玉米后期的管理和产量提升。
近几年,伊犁州大力普及节水灌溉,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在300万亩以上,水肥一体化技术覆盖主要粮食作物。伊犁天一公司计划种植的3.6万亩鲜食玉米均采用了高效节水灌溉,亩产可达2吨,所产的鲜食玉米都将进入本企业的加工车间进行加工销售。
“我们的采收时间在7月15日左右,采收完在2小时之内准时运到厂里进行加工,厂里也会在6小时之内把采收的产品加工完毕。”刘彦林说。
作为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伊犁天一农业有限公司拥有鲜食糯玉米绿色生产基地2万亩、有机农田1800亩。2021年至2024年期间,公司建设了集速冻、预冷、干蒸、清洗、粗加工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全自动鲜食玉米加工线两条,以及果蔬速冻加工线和真空玉米包装生产线各一条。四年来,共种植生产速冻鲜食玉米2亿余穗、速冻毛豆2000余吨、南瓜3000余吨、青贮秸秆12万余吨,实现产值7.5亿余元。
伊犁天一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海涛介绍,目前,公司二期精深加工项目已进入设备安装阶段,三期蔬菜加工项目也在筹划中。这些项目全部投产后,可进一步延伸玉米和蔬菜精深加工产业链,有效增加产品种类,大大提升企业的产能、带动效益,为当地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全产业链现代化进程提供可靠的收储加工保证。
今年,伊犁州将着重推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加快粮食和食品加工、绿色畜牧产品和有机果蔬等产业集群建设,加强农产品标准化建设,积极培育壮大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推动伊犁河谷现代农作物种业等全产业链建设,做优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实现农产品就地就近转化增值。
近日,在位于巩留县东买里镇乌图布拉克村的景泽农业合作社千亩甜叶菊种植基地,工人将嫩绿的甜叶菊幼苗精准栽入土壤,覆土、压实。由于甜叶菊种植到采收期间需要大量人手,甜叶菊种植也成为当地村民在家门口增收的渠道。
随着种植管理技术的不断提升,景泽农业合作社依托企业订单不断扩大甜叶菊等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总面积达3万亩,销售渠道拓宽,效益也在不断提高。
“今年我们合作社在全县种植了4000亩甜叶菊,亩产量预计较为可观,扣除成本后,每亩效益在2000元左右。在采收季节,我们会组织工人集中采收甜叶菊,在本地进行初步的晾晒、除杂等粗加工处理,缩减运输成本,然后再将其送往长期合作的企业,把甜叶菊中的甜菊糖等有效成分提取出来,用于生产食品添加剂、饮料甜味剂等各类高附加值产品,实现甜叶菊从田间到终端产品的全链条产业发展。”巩留县景泽农业合作社负责人冯吉凯说。
记者在霍城绿初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的西瓜大棚基地看到,工人们正抢抓农时铺设地膜、连接水管。这个试验种植基地于今年3月开工建设,现有450个大棚投入使用,60个大棚正在建设当中。企业立足霍城县日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沙质土壤肥沃等特点,引进了“麒麟”“美都”等优质西瓜品种,并引入了“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等现代化管理体系,相比传统种植节水节肥40%以上,使亩产量提升35%。按当前规模计算,基地年产量可达1400吨。
“今年我们计划开拓海外市场,将新鲜西瓜出口至哈萨克斯坦。我们计划建设现代化包装中心和冷链仓储库,延伸产业链,将把成功经验复制到西蓝花、无土栽培蔬菜等特色种植领域,全力打造霍城县特色果蔬产业集群。”霍城绿初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项兆顺说。
霍城县清水河镇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引进了多家农业企业,依托政策支持与企业创新,成功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产业园的建设不仅推动了农业技术的革新,更带动了周边村民就业增收,让农业现代化成为乡村振兴的核心动力。
当前,伊犁河谷各地正在抓紧开展春季农业生产工作。各种现代化机械装备在农村大地大展身手,为农业丰产丰收保驾护航。截至2024年底,伊犁州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超过99%,大型拖拉机、智能播种机、无人机植保等设备得到广泛应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霍城县等地推广的“北斗导航精准播种”“无人机变量施肥”等技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单产。通过加快推进延链补链壮链优链,实现从抓生产到抓链条、从抓产品到抓产业、从抓环节到抓体系的转变,贯通产加销,拓展农业产业增值增效空间,全力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年内,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5家、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7个,推动自治州农产品走俏国内市场、走向中亚。(记者卡米拉永旭峰通讯员张习文刘芳克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