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记者从伊犁州农业农村局了解到,今年伊犁州农业农村局组织权威专家团队——包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科院、石河子大学、伊犁师范大学、伊犁州农科所及伊犁州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等科研院所专家,分别于8月12日、8月28日—29日,对特克斯县、昭苏县的百亩、千亩、万亩春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田开展实收测产工作。结果显示,两地春小麦在不利气候条件下实现产量突破,多项单产指标刷新伊犁州历史纪录。
春小麦测产机械实收现场。
特克斯县乔拉克铁热克镇阿特恰比斯村1080亩连片春小麦千亩示范田实收200.56亩,按13%标准含水率折算,平均单产683.44公斤,创伊犁州春小麦千亩方高产新纪录;其中百亩攻关田实收117.01亩,按13%标准含水率折算,平均单产701.77公斤,较上年全州最高单产增产77.56公斤。小面积实收3.75亩,按13%标准含水率折算,平均单产713.8公斤,较2024年增产4公斤,再度刷新伊犁州春小麦小面积单产峰值。昭苏县萨尔阔布镇万亩连片春小麦示范田平均单产达621.67公斤,标志着高产技术已从“点上突破”迈向“面上普及”。
特克斯县春小麦测产现场。
伊犁州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栽培科科长张冬梅说:“2025年伊犁州春小麦生产面临双重挑战:播种时间较往年偏晚,缩短了生育周期;生长后期受干热风影响,收获时间较2024年提前约一周,直接威胁产量形成。面对困境,伊犁州通过聚合权威力量,构建专家支撑体系。定制适配方案,贴合伊犁河谷生态实际。强化全周期指导,提升种植管理水平。聚焦关键技术,筑牢高产基础。主动应对风险,降低灾害影响等5大核心做法实现逆势增产,也为今后伊犁州春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积累了经验。”
今年以来,伊犁州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依托“小麦专家服务团队”项目,打破地域与单位壁垒,整合自治区农科院、高校及伊犁州内科研推广机构的专家资源,组建跨领域技术团队,为高产创建提供“智囊团”支持。专家团队深入调研伊犁河谷光、热、水、土等生态特点,针对特克斯县、昭苏县不同的土壤肥力、气候差异,制定“一地一策”的全生育期种植实施方案,确保技术措施精准适配当地生产条件。
专家团队正在对春小麦取样测杂质。
在小麦全生育期,伊犁州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不定期组织技术人员与种植大户开展现场技术指导培训及观摩学习活动,通过落实水肥精准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控、小麦“一喷三防”、防灾减灾、机收减损等关键技术措施,推广滴水齐苗、水肥一体化、智慧农机应用等技术,推动小麦实现大面积均衡增产。同时,针对“播种晚、收获早”的不利局面,提前制定应对策略,在播种期,通过调整播种深度、优化品种搭配,弥补生育期缩短的影响。在收获期,根据干热风预警,统筹调度农机力量,开展“抢收行动”,在保障小麦成熟度的同时,最大程度减少灾害损失。
为持续巩固高产成果、推动伊犁州小麦产业高质量发展,伊犁州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将总结推广高产模式,系统梳理特克斯县、昭苏县的高产技术路径、管理经验及灾害应对方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准化技术体系,为伊犁州小麦单产提升提供实践样板。并在稳住夏粮(小麦)高产成果的基础上,聚焦秋粮生产,加强田间管理与防灾减灾,力争实现全年粮食产量稳定增长,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伊犁力量。(记者杜磊韩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