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伊犁州采取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高效节水技术、全产业链数字化、示范项目推广以及政策支持等举措,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还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霍城县惠远镇老城村小麦收割现场。
眼下,在霍城县惠远镇老城村的麦田里,大型联合收割机来回穿梭收割小麦,饱满的麦粒倾泻而出,田间地头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目前,霍城县6.25万亩冬小麦已陆续进入成熟期。
今年,霍城县各乡镇从精量播种、膜下滴灌到无人机植保、智能水肥管理,同步推进“一喷三防”作业,有效防范干热风与倒伏风险,新质生产力深度融入冬小麦生产的全链条,为夏粮丰产丰收夯实基础。
霍城县农业技术推广站高级农艺师游成勇介绍,今年推广站早安排、早准备,开展技术服务工作,为种植户提供破雪施肥、化控化除、叶面施肥、灌水施肥等一系列技术指导。“根据目前测产,今年霍城县小麦平均亩产较去年提升10公斤,预计在7月中旬可完成所有小麦的收割任务。”游成勇说。
与此同时,以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为代表的“智慧农业”装备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种植户只需在手机上轻点几下,就能实现精准灌溉与施肥。后台控制大厅的演示模型,清晰地展现了科技如何让传统的“看天吃饭”变为高效的“知天而作”。
“今年,公司通过承包流转土地,在高标准农田种植了1000多亩麦子,小麦长势特别好,从开始种植到后期管理,我们采用的都是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伊犁伊丰种子有限责任公司技术员库德热提·加拉衣丁说。
近年来,伊犁州加大了对智慧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包括智能化信息服务平台、田间智能化滴灌系统、全自动气象站、自动施肥控制系统等。为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伊犁州推广了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与传统灌溉方式相比,智能灌溉系统可以节水16%到30%左右。
工作人员在查看玉米长势情况。
走进尼勒克县新疆中农利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高标准农田泵站,一派科技感十足的夏管景象映入眼帘。在泵站内,工作人员熟练地调试水泵设备,确保灌溉系统平稳运行。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墒情、养分含量及作物需水需肥规律,实现了水资源与肥料的科学配比和精准输送。相较于传统灌溉方式,该系统不仅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还能让农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都能“吃好喝好”,为稳产增产提供坚实保障。
“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推动了农业生产绿色升级智能化,为农业带来了更加智能高效的灌溉解决方案。用户可随时随地通过手机APP或电脑端查看灌溉情况,可以及时进行调整,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便捷性。”新疆中农利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运维信息化中心副主任哈得斯·克孜尔别克说。
工作人员正在检测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
新疆中农利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大型扬水工程及现代化滴灌注水的方式,实现了水肥一体化,提高了玉米产量和质量,有效预防干旱天气给农作物带来的减产。去年4月中旬,该公司示范种植了滴灌玉米,这也是尼勒克县苏布台乡和喀拉苏乡数万亩旱田首次实现玉米种植。滴灌技术不仅让水分缓慢渗透,同时保护了土壤结构,提高了水肥利用率,让每株苗都能“喝饱水”。
“以前浇1000亩地,需要很多人,现在只需要3个人就可以把水全部浇透。通过智能化滴灌,使肥料利用率达到了最大化,省水、省肥又省劳力。我们将继续加大科技推广力度,让智慧农业运用到更多农田,带动更多周边乡村村民科技种田。”新疆中农利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种植部主管陈溪说。(记者卡米拉永旭峰通讯员张柏年何啸塔玛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