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1日11时,我国桥梁建设迎来又一里程碑——国内首座三塔四跨“O”形矮塔斜拉桥伊犁河三桥正式通车。该桥不仅是桥梁结构设计的重大突破,更是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新疆高质量发展、促进区域协调互联的重要工程。

伊犁河三桥由中铁三局承建,坐落于伊宁市、可克达拉市与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交会处,桥长2028米,桥宽23.5米,采用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兼城市主干道标准,设计时速60公里。大桥北起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伊宁园区,南抵察布查尔伊犁河国家湿地公园北侧,彻底打通长期以来制约南北两岸的交通瓶颈,有机衔接多条干线,构建起高效畅通的区域路网,为加强新疆与中亚地区互联互通、服务国家战略注入新动力。
“这是国内首次采用三塔四跨‘O’形矮塔斜拉结构,凝结了全体建设者的智慧与担当。”伊犁河三桥项目技术负责人李俊龙介绍,大桥主塔下部为混凝土结构,上部为钢结构,共分8类节段,最重段达94.8吨,相当于吊装150辆小轿车,施工难度极高。面对塔柱倾角大、温差显著、吊装风险高等挑战,建设团队依托BIM技术全程模拟,运用三维千斤顶与多台全站仪协同作业,将误差严格控制在设计范围内,实现高精度建设。

伊犁河谷是我国11个具有全球意义的陆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区域之一。伊犁河三桥毗邻伊宁、察布查尔两处国家湿地公园,是候鸟迁徙与野生动物栖息的重要通道。
伊犁河三桥项目副经理李会军介绍,项目建设全过程贯彻“生态优先、绿色施工”理念,从规划阶段便配套建设径流收集系统、隔油沉淀池与应急事故池,施工废水循环利用、实现零排放,切实守护伊犁河湿地生态系统。
当地摄影爱好者阿布都努尔表示:“原本担心工程建设会影响生态,如今看到湿地生机依旧,感到特别欣慰。”
通车当日,种植户朱建贵成为首批过桥的司机之一。他说:“以前去伊犁九鼎农产品批发市场需绕行一个半小时,现在走三桥仅需几十分钟,运输效率大大提高。”
曾经,伊犁河是阻隔南北两岸的“天堑”,自1959年首桥通车以来,近70年间伊犁河上已建成桥梁11座,通行能力达37个车道。一座座“飞虹”飞架南北,不仅改变了百姓出行习惯,更见证了新疆交通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成为促进民族团结、巩固边疆稳定的纽带。
阳光映照下,三座“O”形主塔与河面倒影相映生辉。这座凝聚创新、绿色、惠民理念的连心桥,正以其独特的姿态,承载着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新时代丝绸之路上谱写崭新篇章。(记者李亚锋陈莹)